和“中天積翠”等字樣,這些都是萬曆年間的石刻,至今已有一定的歷史。
我檢視了一下高德地圖,發現距離這裡大約兩裡地的路程處還有空山疊翠和希夷峽這兩個需要打卡的景點。
如果是在平地上,這段路程只需要十幾分鍾就能走完,但在華山的山路上,儘管地圖上顯示兩點之間的距離非常近,但實際步行過去卻需要花費約一小時的時間。
有了一段路人徹底的陷入山林中區了,前途不知還有多久,回頭也看不到下山的路燈,只有眼前這座山名為空山,山峰高聳入雲,雲霧繚繞其間,宛如仙境一般。
而在這峭壁之上,用紅色油漆書寫著四個大字——空山疊翠。
這四個字飄逸灑脫,彷彿透露出一種肆意輕快的鬆快勁兒,讓人不禁心生嚮往之情。
沿著山路前行,我們來到了一處峽谷,名為希夷峽。
據說這個名字與陳傳老祖有關,但具體緣由我並不知曉。
好奇之下,我開啟手機搜尋了一下“希夷”,發現原來它是隱士陳摶的道號。
希夷先生原名陳摶,字圖南。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目睹世事紛亂,於是選擇進入華山成為一名道士。
他能夠長時間睡眠,甚至有人說他一睡便是數日。
儘管多次被朝廷召見,他卻始終不願出山為官,因此宋皇帝賜予他希夷先生的稱號。
希夷先生的形象讓我想起了《笑傲江湖》這部電視劇中的華山派劍法。
其中有一種劍法叫做希夷劍法,其特點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令人印象深刻。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劍法風格,才使得希夷先生的名號如此深入人心。
【希夷劍法: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此劍法飄逸靈動,攻敵所必救,擅以弱搏強。】
此地高崖百尺,峽谷間只餘一線天光,神秘莫測。峽口右上方有一方洞穴,形狀恰似被鑿開一般,傳聞這就是陳博脫骨成仙之地。
原本設有鐵鏈以供遊客攀登,但後來因為丟失了陳博的趾骨,道士們憤怒異常,便砍斷了鐵鏈,自此再無人能登頂。
然而,我在山谷中見到一塊巨石,上面有一扇門,名曰“玉皇洞”。
門上刻著“羽駕蓮峰”四個大字,窗戶旁邊還刻有“雲樹生香”更為巨大的字樣。
據說,陳博脫骨成仙時留下的遺骨散發著香氣,難道這個名字也是由此而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