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軍擊退無數次。
這段時間以來,龍騎兵幾乎沒有一刻停歇地守衛著城門,每一波敵人攻勢都能被打退。
但僅有五萬人畢竟力量有限,十天的持續戰鬥使得所有人都疲憊不堪。
無奈之下,鄭龍只好帶著部眾退進了撒馬爾罕,並堅守城市。
從此以後,見到龍騎兵強大實力的新兵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對付正規軍可能還有些困難,但應付奴隸軍攻城綽綽有餘。
他們堅持了一天一夜的時間,讓龍騎兵們得到了充足的休息時間。
而在他們恢復精力之後,再次投入了戰鬥,幫助新軍守城。
這樣打下來,整整打了接近半個月。
這半個月來,聯軍不斷攻城,但卻一次都沒有攻上城牆,這讓聯軍的指揮官們非常不滿。
當他們盤點傷亡人數時,發現百萬奴兵大軍在連續半個多月的攻勢中,已經損失超過六成。
簡單說,有六十萬奴隸部隊的人在這場進攻中不是受傷就是陣亡。
再繼續下去的話,剩下四十萬人怕是很快就會徹底潰散。
現在每次攻城的時候,這些士兵彷彿都像是去送死一樣,厭戰的情緒已經在軍中瀰漫開來。
如果還這麼打下去,指揮官們都擔心這些奴隸要鬧事。
更何況奴隸也是國家寶貴的財產,死得太多對王國而言也是一項巨大損失。
因此他們只好下令停用奴兵,轉而派出正式軍隊攻城。
至此,撒馬爾罕之戰進入了第二階段。
“轟!”
“轟轟!”
“轟轟轟!”
撒馬爾罕城被密集的炮火包圍。
全城四處響起了上百門紅衣大炮對準城牆的猛烈轟擊聲。
在城牆上駐守的新軍們基本都被打得不敢抬頭。
原本五萬名龍騎兵分成四支隊伍分別守護四座城門。
此時此刻,整座撒馬爾罕已被聯軍團團圍住。
經歷了半個多月的戰鬥後,隨身攜帶的彈藥幾乎用盡。
目前龍騎兵幾乎不會主動出擊,在堅守著撒馬爾罕的城牆防線。
在城內,鄭龍保持著鎮靜自若。
在他最初的悲痛過後其實有兩個選擇:第一個立即帶著所有人撤離此地;第二個則是誓死守衛撒馬爾罕,儘可能拖延戰爭程序。
起初鄭龍傾向於突圍,但兄弟鄭虎之死讓他不得不重新考量——有人在幕後策劃對他們不利。
透過分析,他知道鄭虎是如何被殺掉的——對方在路上設定了埋伏並精準實施炮擊計劃。
考慮到同樣風險的存在,通往西域的三條路徑很容易設伏,鄭龍無法保證不會落入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