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 (第3/4頁)

認可做人兒子的,一定要使他象個兒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兒子,就要在用語遣詞上顯示出這一點來。這就是所謂“《春秋》筆法”。)(王維堤)

'註釋'

(1)聘:古代諸侯國之間派使者相問的一種禮節。使者代表國君,他的身分應是卿;“小聘”則派大夫。

(2)賢:用作以動詞。季子:公子札是吳王壽夢的小兒子,古以伯、仲、叔、季排行,因此以“季子”為字。《史記》稱他“季札”。

()讓國:辭讓國君之位。據《史記吳世家》記載,壽夢生前就想立季札,季札力辭,才立長子諸樊(即謁)。壽夢死後,諸樊又讓位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止。

(4)謁:壽夢長子,一作“遏”,號諸樊。《春秋》經寫作“吳子遏”,《左傳》、《史記》稱“諸樊”。

(5)餘祭:壽夢次子,《左傳》記其名一作“戴吳”,馬王堆三號墓出土帛書《春秋事語》作“餘蔡”。

(6)夷昧:壽夢三子。《左傳》作“夷末”,《史記》作“餘昧”。

(7)迮(zé責,又讀zuò做):倉促。

(8)尚:佑助。悔:咎,災禍,這裡指亡故。

(9)謁(yè)也死:謁在位十三年,魯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在伐楚戰爭,冷箭死於巢(今安徽巢縣)。

(10)餘祭也死:餘祭在位四年(《史記》誤作十七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在視察戰船時被看守戰船的越國俘虜行刺身亡。

(11)夷昧也死:夷昧在位十七年(《史記》誤作四年),魯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卒。

(12)使而亡:出使在外。《史記吳世家》所記與此不同:“王餘眛(èi)卒,季札讓,逃去。”認為季札是為讓位而逃走的。

(1)僚:《公羊傳》這裡說他是“長庶”,即吳王壽夢妾所生的長子,季札的異母兄。《史記吳世家》則說他是“王餘眛之子”。以《公羊傳》為是。

(14)闔廬(lǘ閭):公子光即吳王位後的號,《史記》說他是諸樊之子,《世本》說他是夷昧之子。

(15)專諸:伍了胥為公子光找到的勇士,吳王僚十三年四月丙子,公子光請王僚喝酒,使專諸藏匕首於炙魚之,進食時取出匕首刺王僚胸而殺之。

(16)致國乎季子:把王位給季札。《史記吳世家》謂闔廬刺殺王僚後即承吳王位,無讓國於季札之意。

(17)延陵:春秋吳邑,今江蘇常州。季札食邑於此,所以又號“延陵季子”。

(18)不名:不直稱名。古人生三月取名,年二十行冠禮,另取字。對人表示尊敬,就稱其字而不稱名。

(19)不一而足:不因為一事一物就認為夠條件了。與今義不同。

【後記】 子虛烏有的“王莽攆劉秀”

說起光武帝典故與傳說,除了一個“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外,還有一出有名的莫過於“王莽攆劉秀”了。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句話史載於《後漢書·皇后紀》,說起陰麗華的皇后紀,短短數百字,滿篇記錄的盡是劉秀對老婆大人肉麻兮兮的纏綿情話,這裡不想討論他倆的情事,想說的是那個上到評書、戲曲,下到傳說、野史,無不演繹得繪聲繪色的“王莽攆劉秀”。

最出名的版本是單田芳的《劉秀傳》,那裡頭的劉秀被王莽趕到河北,一路難逃,狼狽至極。話說劉秀上河北是不假,可人家上河北不是去逃難的,身份上頂的可是漢朝大司馬(三公掌兵權)的官職,當然他手上其實是沒兵權的,但至少初去河北時他可沒那麼狼狽。真正讓他變成喪家

最新小說: 秦國第一駙馬,原來是個女人 木筏求生:唯有我萬倍返還 我每週一個新系統,你不炸了嗎? 清冷師尊被迫擁有萬人迷體質 王者:爆殺全網高手穩居巔峰榜一 吳勝與思梨愛情之旅 崩壞:我的青梅是梅比烏斯 重生小智:解決遺憾 約戰,選我當主角?大可不必! 穿書後我要殺瘋了 小桔子成長記 NBA:我以控衛封神 豪門爹地別想逃 惡魔遊戲:天崩開局 覺醒鬥羅系統,成為全國最強 精靈之生草訓練家 鬼滅:不會呼吸法?我請緣一代打 什麼?你說我是德拉科馬爾福? EXO之故事的惡女 原神:流星知願,華彩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