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束上位者,甚至他還搬出了鬼神來壓制權力。
可在上位者說了算的時代,這些約束便不斷地被削減和異化,以致到現在更像是要下位者無條件服從了。
董仲舒想約束權力,可畢竟還是被權力所強,於是,儒家被閹割了。”
劉宣老師停下來喝了口茶。
我忍不住問道:“您說了這麼多,好像還是沒有說到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
“這不就到了嘛。
漢武帝立經學博士,學習儒家經典,從此儒家正式確立了統治地位。從這開始,漢人糅雜各種學說結合當下背景而對儒家經典的不同解讀便開始流行起來了,這便是今文經學的開端。
之後何休發揚完善了《公羊》學說,認為強大的武力才是統一天下的重要作用,並完善‘三世’說,主張撥亂反正為后王立法。王弼、何晏引道家入儒,又以儒解道,而南方很多人也把西方釋教內容引入儒家。
總之今文經學即為口傳面授,後以新文字隸書記錄下來的經籍。強調經世致用,注重師承,更多的是對舊經文的新解讀來解決當下的問題。
可問題也同樣突出,今文經學往往用數十萬字去解釋經典卻不得主旨,何休就說他們‘章句小儒,破碎大道’。而且除了少數人,大多都是獻媚之徒,為了獲得帝王的賞識而故意偏解經典,這些人很快就能把聖人的經典改地面目全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另外用讖緯之說妖言惑眾,董仲舒甚至記載了求雨的儀式,更別說其他裝神弄鬼的儒生了,這已經偏離了根本。
鑑於後來虛言讖語橫行,諂媚者往往會拉上神奇的玄學來禍亂國家,一些人覺得這樣下去真正的經學將要消失了。
隨著一些用古文寫的古籍在宅壁中被發現後,有人收集流散的古籍想要正本清源。他們認為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偏重於訓詁,考證經文原有之意,反對過度發揮。這便是古文經學。
他們的解讀方法跟當時官學有所不同,所以受到了打壓,直到王莽時才立了古文博士,王莽死後又被打壓。
於是今文和古文學派便展開了長久的鬥爭,這其中真正專注經文的也不多,大都是一些博名之徒。自從經文能博得名聲和地位後,經文便不再是君子的利劍,而成了小人的工具。
堅持古文經學的有劉歆、賈逵、許慎、馬融,還有就是孫老爺子的老師鄭玄了。
賈逵性剛而有仁義,卻偏偏生了個賈充,量小志短為人陰險,更是涉及當街弒君,孫老師看到那個賈謐就來氣,就是因為他賈家太讓人失望了。
馬融當時名冠天下,見解高深,學徒眾多,鄭玄鄭公就跟著馬融學習過。
鄭公致力於‘述先聖之元意,整百家之不齊’,淡泊名利傾盡一生,終於注遍群經,集今文和古文而大成,到此時古文今文之爭才算逐漸消停。
鄭公之功真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當時人皆稱頌鄭學。”
“哦,那個王凱呢?孫老先生今天可是很生氣啊。”
“前些年王朗的兒子王肅改改畫畫弄來了幾卷書,說是孔子所著,用所謂孔子的言論來攻擊鄭學。當時孫老師非常氣憤,認為王肅是借用自己改過的東西來博取名聲。
就是他開始把老莊納入儒學跟鄭學對抗,後來王弼何晏也是納老莊入儒,他們所注《易》各有側重,致使鄭王兩家之學又開始爭鬥。
那個王凱便是王肅之子,生性浮浪驕奢淫逸,老師最不:()逆轉因果倒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