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正在商議,已被土行孫在地下聽得詳細,喜不自勝,思想:“不若乘此時會他一會,有何不可?也是我進關一場,引進二侯歸周,也是功績。”
正是:世間萬事由天數,引得賢侯歸武王。
話說土行孫在地下鑽將上來,現出身子,上前言道:“二位賢侯請了!要歸武王,我與賢侯作引進。”
土行孫道罷,就把鄧、芮二侯嚇得半響無言。
土行孫見狀不由笑道:“二侯不要驚恐,吾乃姜元帥麾下,二運督糧軍官土行孫是也。”
鄧、芮二侯聽罷,方才定神,相視一眼問道:“將軍何為夤夜至此?”
土行孫道:“不瞞賢侯說,奉姜元帥將令,特來進關,探聽虛實。適才在地下,聽得二位賢侯有意歸周,恨無引進,故敢輕冒,致驚大駕,幸勿見罪。若果真意歸周,不才預為先容,我元帥謙恭下士,決不敢有辜二侯之美意也。”
鄧、芮二侯聽說不勝幸喜,忙上前行禮道:“不知將軍前來,有失迎迓,望勿見罪。”
鄧昆復挽土行孫之手嘆道:“武王大抵仁聖,故有公等高明之士,為之輔弼耳。不才二人,昨日因在陣上,見武主與姜元帥,俱是盛德之士;天下不久歸周,今日回關,與芮弟商讓,不意將軍得知,實我二人之幸也。”
土行孫道:“事不宜遲,將軍可修書一封,待我先報知姜元帥,侯將軍乘機獻關,以
便我等接應。”
鄧昆急忙向燈下修書,遞與土行孫道:“煩將軍報知姜元帥,設法取關,早晚將軍還進關來,以便商議。”
土行孫領命,把身子一扭,無形無影去了。二侯看了,目定口呆,諮嗟不已。有詩讚之:“暗進臨潼察事奇,二侯共議正逢時;行孫引進歸明主,不負元戎託所知。”
話說土行孫來至中軍,剛有五鼓時分,姜尚還坐在帳中,等土行孫訊息。忽見土行孫立於面前,姜尚忙問:“其進關所行事體如何?”
土行孫忙道:“弟子奉命進關,三將還在禁中,因看守入不曾睡,不敢下手。復行至鄧、芮二侯密室,見二人共議歸周,恨無引進,被弟子現身見他,二侯大悅,有書在此呈上。”
姜尚接書,燈下觀看,不覺大喜:“此真天子之福也,再行設策,以候訊息。”
姜尚轉而令土行孫回帳不表。
第四百七十七章二候屬周,五嶽歸天
且說鄧、芮二侯,次日升殿坐下,眾將來見。鄧昆道:“吾二人奉旨協守此關,以退周兵,昨日會戰未見雌雄,豈是大將之所為?明日整兵,務在一戰,以退周兵;早早班師,以復王命,是吾願也。”
歐陽淳不由道:“賢侯之言是也。”
當日整頓兵馬,一宿晚景不提。
次日,鄧昆檢點士卒,炮聲響處,人馬出關,至周營前搦戰。鄧昆見幽魂白骨幡豎在當道,就在這幡上發揮,忙令卞吉將此幡去了。卞吉大驚忙道:“賢侯在上,此幡無價之寶。阻周兵全在於此,若去了此,臨潼關休矣。”
芮吉則道:“我乃是朝廷欽差官,反走小徑,你為偏將,反行中道,同兵觀之,深為不雅。縱令得勝,亦為不武,理當去了此幡。”
卞吉自思:“若是去了此幡,恐無以勝敵人;若不去,彼為主將,我豈可與之抗禮?今既為父親報仇,豈惜此一符也。”
卞吉馬上欠身道:“二位賢侯,不必去幡,請回關中一議,自然往返無礙耳。”
鄧、芮二侯具進了關,卞吉忙畫了三道靈符,鄧、芮二侯每人一道,放在幛頭裡面,歐陽淳一道放在盔,復出關來,數騎往幡過下,就如尋常,二侯大喜。及至周營,對軍政官道:“報你主將,出來答話!”
探馬報入中軍,姜尚急忙領眾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