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是大才,此人叫什麼?”謝哲詢問道。
“此人名叫張良,潁川城父人,胸懷謀略,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蕭何激動地說道。
“你說誰?張良?”謝哲不敢置信的問道。
“正是,難道主公認識?”蕭何疑惑道。
“張良誰不認識?”謝哲心裡想著,但面上緩和了一下情緒說道:“沒,不認識,不過你推薦的人,必然不會差。”
隨後他先吩咐下屬為韓信準備住處,並確保其生活所需一應俱全。待一切安排就緒,謝哲這才迫不及待地前去會見張良。
當見到張良時,謝哲快步上前,緊緊握住對方的手,激動地說道:“久聞張先生大名,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啊!”
張良亦微笑著回應道:“謝大將軍謬讚,能得大人賞識,實乃張某榮幸。”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之間彷彿有一種默契。
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們促膝長談,從天下局勢談到治國方略,從兵法謀略談到人生理想。
越聊越是投機,越談越是盡興。不知不覺間,天色已晚,但二人仍意猶未盡。
最後,張良被謝哲的才華和胸懷所折服,表示願意從此認謝哲為主公,輔佐他成就一番大業。而謝哲自然也是求之不得,欣然應允。
等到第二天,謝哲讓人喊來手下所有將領,給他們介紹了韓信和張良,眾人相互認識了一番。
隨後謝哲命張良為自己的軍師,參與軍事戰略部署,而韓信則讓他統領十萬部隊駐守白馬,伺機往邯鄲、鉅鹿方向進攻。
但韓信的這一任命,引發了眾多人的強烈反對。然而,在謝哲強硬的支援之下,儘管眾人心中仍有不滿和質疑,但最終也只能無奈地選擇預設。
緊接著,謝哲下令,準備自己親率大軍進攻武關,但手下的將士紛紛阻攔,認為時機未到。
自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掀起反秦浪潮之後,胡亥便心急如焚地調動了由王離統領的蒙家軍二十萬人馬火速回防關中地區,以鞏固咸陽的防線。
不僅如此,他還分派給了章邯五萬軍隊,並聯合驪山囚徒臨時組建起一支二十萬人的隊伍,全力平定陳勝吳廣的叛亂。
而此時,由於對叛軍的窮追不捨,章邯所統率的部分軍隊已經被牽制在了趙國境內。
此外,胡亥為確保關中地區內部局勢穩定,又再度調撥了五萬軍力用於鎮壓當地此起彼伏的叛亂活動。
如此一來,原本重兵把守的武關如今只剩下十萬守軍。
儘管武關的守軍數量相對較少,但此地地勢極為險峻,城牆高聳堅固,易守難攻。
若想僅僅憑藉兵力上的優勢展開正面強攻,恐怕至少需要集結十五萬甚至二十萬以上的兵力才有勝算可言。
所有人都認為此次攻取武關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但謝哲仍力排眾議,帶領五萬將士毅然踏上了征程。
而面對這樣的命令,士兵們並沒有退縮,個個精神抖擻,佇列整齊劃一,站立在武關前方,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人群彷彿沒有盡頭一般。
一面繡著巨大“謝”字的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肆意飄揚。
謝哲身騎一匹雄健的戰馬,穩穩地立於隊伍前方,目光堅定地凝視著遠處那座雄偉的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