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關樾自遠方歸來,漢興會的首次會議也如願以償地順利召開。此次會議,不僅凝聚了眾志成城之心,更如同春風化雨,讓漢興會的理念深入人心。
會議伊始,劉諶重申了漢興會的核心理念——以民為本,矢志不渝。這一要義,如同漢興會的靈魂,指引著每一位成員前行的方向。隨後,會議對漢興會的組織架構進行了全面而細緻的公佈,猶如一幅宏偉的藍圖,展現在眾人眼前。
漢興會會長之職,由北地王劉諶擔任。
副會長範長生,則是劉諶的得力助手。
秘書魏永寧,承擔著漢興會的文案工作。
漢源堂堂主陳壽,副堂主諸葛京,更是以其深厚的學識,讓漢源堂在漢興會中嶄露頭角。
漢儒堂堂主劉亮,副堂主劉斌,他們秉承儒家傳統,以仁義禮智信為準則,為漢興會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漢軒堂堂主關樾,其歸來無疑為漢軒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副堂主李輔則以其忠誠和勇氣,成為了關樾的得力助手。
漢維堂堂主沐坦,副堂主關彝,他們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漢興會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眾堂主各司其職,共同為漢興會的繁榮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漢興會如火如荼發展之際,晉王夫人王元姬卻已病入膏肓。這幾日,司馬炎一直守在王元姬的床前,儘管王元姬心中對司馬炎仍存有許多疑心和戒心,但此刻已無力改變什麼。
王元姬深知,自己的病情已無法挽回,但她並未將心中的懷疑告訴司馬昭。她明白,這些懷疑一旦傳出,很可能會引發朝堂的動盪和不安。然而,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還是決定向司馬炎問個明白。
這一日,王元姬感覺自己已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她屏退了所有人,只留下司馬炎一人。她凝視著司馬炎,眼中既有祈求也有透視人心的目光。司馬炎湊近王元姬的耳邊,低聲說了幾句。王元姬聽完這幾句話,瞬間臉色大變,怒火攻心,一口鮮血噴湧而出,隨即昏厥過去。
司馬炎見狀,心中一驚,連忙呼喊:“母親!”然而,王元姬卻再也無法回應他。公元265年8月13日,王元姬崩逝於晉王府,終年四十九歲。她的一生,雖然充滿了波折和坎坷,但她的堅韌和智慧卻永遠銘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司馬昭得知王元姬去世的訊息後,悲痛欲絕,多日不飲不食。他口中喃喃自語道:“不想夫人竟在我前面去世,孤也時日無多了!”言語之中,充滿了對王元姬的深深懷念和無盡哀思。
隨著司馬昭獲悉王元姬猝然離世時,僅有司馬炎侍奉在側時,心中不禁疑雲密佈,一股不祥的預感如寒冰般悄然蔓延。他深知,宮廷之中,權謀與詭計交織,每一個細微的舉動都可能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於是,他迅速安排心腹之人,對司馬炎展開了一場悄無聲息的調查。
調查的過程如同抽絲剝繭,每一絲線索都被小心翼翼地梳理,每一份證據都被反覆推敲。隨著時間的推移,調查結果逐漸浮出水面,司馬昭心中的疑慮非但沒有消散,反而愈發沉重。他發現自己的兒子,那個平日裡看似溫順恭敬的司馬炎,似乎並不像表面那般簡單。
這一日,司馬昭府上氣氛凝重,他特意召見了司馬炎。司馬炎踏入府邸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空氣中瀰漫的壓抑與不安。他強作鎮定,緩緩走到司馬昭面前,卻發現父親正用一雙冷冽如刀的眼睛死死地盯著自己。
那目光,彷彿能穿透人的靈魂,讓司馬炎心中一陣發虛。他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問道:“父王,你召我前來,所為何事?”
司馬昭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著內心的波瀾。片刻之後,他緩緩開口,聲音卻異常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