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前面搭把手?估摸著是有什麼事。
柏瀾略一思索,就跟著那幾人一塊到了前院去。
義莊大門此刻正敞開著,那幾個要去搭把手的人一瞅門口的情形,簡單跟來人溝通了幾句,隨後就抬著一個簡易擔架進來了。
說是個擔架,其實就是一塊布連線著兩根竹竿做成的,擔架上蓋著一塊打著補丁的爛布,佈下露出了垂下的一條細瘦且沒有血色的手。
擔架上抬著的,是一具死屍。
自打柏瀾看到了新風格的義莊後,心中就只覺這裡是個類似於收容所的地方,大家和諧生活,不為吃穿發愁,下意識忽略了這裡還有安頓死去之人的責任。
他們分出兩人負責把擔架抬到停放屍體的房間,剩下的人則是跟剛剛送屍體過來的那幾個百姓交談。
“你們打算什麼時候安葬屍體?”
“這個……”
“哎呦,這孩子真是個苦命的,死的這樣突然,死後連個給她安葬的親人都沒有……”
“她不是有個哥哥嘛,得跟她哥哥說一聲吧。”
“她哥離家後誰知道去了哪兒,寫信都不知道往哪兒送……”
在百姓三言兩語間,柏瀾大致聽出了死者的處境——死後沒有親人為其安葬,只能交由義莊處理後事。
在義莊門口駐足的百姓無不唏噓嘆息,唯有義莊的人淡定如常,對這具屍體接下來的安排已經瞭然。
他們對這樣的事已經見得太多了,城中那些無錢安葬,還有無人安葬的屍體最終都會送到他們義莊,由他們進行處理。
如此一來,就不會發生曝屍街頭、屍臭漫天的情形。
這全都是因為他們有個心善的主家,是他一直給這方面撥銀錢打理這事。
他們的主家是城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善人,知道他這裡設立了義莊可為城中逝去的百姓安排後事後,大家遇到這種情況都會登門。
不過這個後事他們主家也不是隨便就安排的,每次在他們接收屍體前,都要先詢問清楚死者的情況,除了詢問當事人以外,還會前去死者家中進行調查。
如果有能力自己安葬的,義莊是不會接收的,畢竟主家雖然家境富有,但誰的銀子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自然是都要用在必要之處。
那幾人透過百姓之口瞭解了一些基本情況後,暫且把屍體抬到了義莊中放置,等後續確認了死者家中具體情形後,他們再安排後續事宜。
待義莊大門重新關上,柏瀾心中對這個義莊的主家有了一個形象。
這樣的人在她們那兒就叫做慈善家。
義莊不是個盈利組織,幾乎沒有任何限制條件的收容無家可歸,懷有困難之人,提供吃喝住所,養的不是一個兩個人,是很多人。
而且要養的不是固定人數的群體,是一個可能源源不斷增加的群體。
義莊的運作需要大量的銀錢,可見其主家財力不菲。
昨日她在路上遇見一個人,就隨意聊了幾句。
得知暫住在這裡的一些人只要手腳沒問題,能做事的,都被安排到義莊主家名下的鋪子裡做各種活計了。
如此安排,既能保證那些人不愁生計,還能讓自家名下的那些鋪子運作的更加好。
可以說這是一件雙贏的好事。
更是這義莊主家為人處事的一個智慧。
:()鹹魚師妹總想躺,帶飛宗門名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