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便是李太保,金兵幾次大敗都是折在李太保手中,他們從骨子深恨李太保,同時也十分畏懼他,第三個便是种師道,种師道經驗豐富,在軍中威望極好,有他坐鎮宋軍,宋軍軍心不亂,種相公不幸病逝,金人額手相慶,另外半個便是杜充。”
“杜充?”
趙構一怔,“怎麼會是他?”
“微臣也不太清楚,是完顏宗望親自對微臣所言,應該是杜充在河北為官多年,在河北官場威望很高,金人應該是有點擔心杜充影響河北官場,引起河北後方不穩,所以完顏宗望很怕他出現在前線。”
“居然還有這種事情?”趙構著實感到十分疑惑。
“微臣只是隨口說說,不能影響陛下的決策,請陛下不要把微臣的話放在心上。”
“朕當然明白!”
趙構笑著點點頭,“秦愛卿先回去和家人團聚,再把身體養好,朕以後會好好重用。”
秦檜感激涕零,“陛下厚恩,微臣感激不盡!”
秦檜告辭走了,趙構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他還在想杜充之事,趙構知道秦檜說得不錯,杜充確實在河北官場人脈很深,當初他任命杜充為開封府尹、京西兩路安撫使,就是看中了杜充在河北的影響力,只是杜充和宗澤矛盾很深,自己為了不影響抗金大局才把他調回臨安。
現在看來,把杜充調回來其實並不明智,宗澤掌管軍事不錯,但政治上較弱,如果宗澤和杜充能各司其職,配合默契,倒真的能從軍事上和政治上打擊金人。
這就需要自己給兩人劃定明確的權力界線,使兩人互不干擾,這樣,兩人就不會再發生矛盾。
趙構想把杜充調出臨安其實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左相之爭,趙構已經想好讓呂頤浩為左相,範宗尹入知政堂為副相,這是趙構認為最好的方案。
但問題是範宗尹只有三十歲,宣和三年才中進士,資歷太淺,別人倒沒有提出這個問題,可杜充就是抓住這一點不放,讓趙構十分被動,如果把杜充調走,就給範宗尹入相掃清了障礙。
沉思良久,趙構決定還是要和杜充好好談一談,即使不調回開封府,但也要把杜充調離臨安,趙構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就意味著杜充在左相的爭奪中率先出局。
第八百七十七章 膚施防禦
京兆府的科舉在一場突來襲來的暴雪中艱難進行,經歷了三天的考試和五天的評卷,科舉終於發榜,兩千三百餘名士子榜上有名,考上了發解試。
但科舉中榜的喜悅卻被戰爭的陰雲衝散,這幾天京兆城的街頭巷尾都不再談論科舉,大家都神情凝重,討論著即將爆發的戰爭,一時間,金國大將完顏婁室成了京兆人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經略府內,李延慶卻坐在桌案前全身貫注地批閱京兆府學提供的三份考卷,戰爭的警鐘聲雖然驟然敲響,但李延慶並不希望戰爭影響到科舉和府學招生,在李延慶看來,這兩件事都是百年大計,關係到西北三路的未來,只要金兵一天沒有攻入關中,那就一天也不會影響科舉和府學招生。
“李知府,我看還是選第三份試卷吧!前兩份太難,我們也要考慮到五百多名軍人參考府學。他們的學識比士子們是要稍微弱一點。”
李光坐在一旁微微笑道:“關鍵是府學只錄取一千人,可發解試透過者就有兩千三百人,如果有八成的人報考府學,這就要淘汰一半,試卷過於簡單恐怕會造成選拔的困難,不如卑職提一個折中的方案。”
“李知府請說!”
“卑職建議拿出兩百五十個名額專門給軍隊,用第三份試卷考試,五百軍人考試也是兩人中錄取一人,剩下的七百五十個名額給舉人們,去掉一心想參加省試計程車子,差不多也是兩個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