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依仗三百多頭戰象組成的象軍,耀武揚威般抵達海龍屯。
順利與海龍屯內的守軍會合。
王焱故意示弱,命各軍後撤三十里,放棄對海龍屯的圍困。
此舉令楊秋更加得意,以為王焱膽怯,畏懼大理的象軍。
同時,潛伏在貴州軍的細作,也將貴州軍裡對‘象軍’的恐懼傳回。
得知貴州軍人心惶惶,楊秋當即致信給王焱,勸說王焱退出播州,大理可網開一面,既往不咎。
王焱見楊秋這般盛氣凌人,也是無語,但還是用示弱的口吻給楊秋回了封信。
表示自己只是遵從皇命,不能坐視貴州被大理侵佔,希望楊秋能高抬貴手。
楊秋看到王焱的回信,哈哈大笑,並將王焱的回信傳閱帳中諸將。
一眾大理將領看完王焱的回信,也是非常倨傲,認為周軍就是紙老虎,不堪一擊。
楊秋當即再寫信給王焱,以命令的口吻,命王焱立即撤回圍攻崖陽關的周軍,三日之內,讓出水牛城、桑木關等地,退至婁山關,五日內,退出婁山關,徹底離開播州。
看到楊秋送來的這道‘命令’,王焱差點笑出了聲。
但還是神色嚴肅的向送信的使者保證,一定按照楊秋的命令,撤離播州。
送信的使者得到王焱的回覆,心滿意足的返回海龍屯,向楊秋稟報。
楊秋大悅,以為可兵不血刃將貴州軍驅離播州。
然而等了兩天,都不見貴州軍有任何撤離的跡象,楊秋有些坐不住了。
他可是當著一眾部將的面吹噓,無需一兵一卒,便可逼退貴州軍。
而一眾將領也是對楊秋溜鬚拍馬,稱他是高帥之下第二人,是大理的無雙將才。
聽的楊秋心花怒放,還給高元寫信保證,十日內,可定播州,讓他在黑水關,不必擔心。
高元看了楊秋的來信,卻始終高興不起來。
王焱何許人也,面對北方強國大金,也是敢直面刀鋒的狠人。
豈會被大理的三百多頭象軍嚇的落荒而逃。
如果他真的畏懼大理,又豈敢派人偷襲自己的老君關,將他的糧草輜重付之一炬!
高元簡單一分析,就得出王焱是在拖延時間。
偏偏楊秋這個蠢材看不透。
實在廢物。
他當即給楊秋寫信,命他不可大意輕敵。
王焱不是簡單角色,不可用常理度之。
當然,楊秋能成為大理的高階將領,也不是完全靠祖輩的餘蔭,自己多少也是有點本事的。
沒等到高元的信送到,楊秋就察覺自己被耍了。
原因是直到第三天天亮,周軍仍在營地裡照常訓練,打水,生火,造飯……
絲毫沒有撤離的意思。
楊秋派人質問王焱為何不撤,王焱回答等圍攻崖陽關的周軍撤回來一起走。
使者將王焱的話如實帶給楊秋。
楊秋拍案而起,大罵王焱不講信義,隨即點齊兵將,要教訓王焱。
面對三萬大理軍,貴州軍選擇避戰。
見貴州軍據守營地,不肯出戰,楊秋氣急敗壞,命人在營外對王焱以及貴州軍破口大罵。
但回應大理軍的只有無情的箭雨。
楊秋想強攻貴州軍的大營,但貴州軍的營盤堅固,強攻代價太大,不得已放棄。
面對大理軍的挑釁,馬洞錫、熊超、洪鶴等貴州軍將領,卻是忍不了,紛紛向王焱請戰。
王焱呵斥道:“狗對你們叫了幾聲,難道你們就要叫回去嗎?”
“大人,那楊秋罵得太難聽了,我老馬實在忍不了了,只要大人您一聲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