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德國的軍事調動,各地的戰火再次燃燒了起來,其中以法國南部的英美聯軍和德軍的交戰最為激烈。
一旦德軍成功將英美聯軍推下海,那麼就意味著這場戰爭的結束時間,依舊是遙遙無期的。
而英美聯軍一旦成功站穩腳跟,就可以和德軍擁有對稱的作戰條件,將會陷入消耗戰,而德國本土的人口只有7000萬,徵兵1600餘萬,已經徵調了大部分青壯了。
而英美兩國本土人口合計就超過了18億,是德國的兩倍還餘一半,在這個戰爭需要足夠兵源的年代,戰爭潛力差距十分巨大。
至於殖民地,雖然也可以徵調偽軍,但是動員力是無法和本土相提並論的,除非就是像奧斯曼一樣,強抓壯丁。
但是不是所有的民族和國家,都適合這個模式,奧斯曼可以這麼做是因為阿雷·斯特的頭銜是:哈里發。
抓壯丁打的旗號是:真主安拉在召喚,伊斯蘭世界的哈里發,阿雷·斯特接到了神的指引,我們需要發起聖戰,將真主安拉的信仰傳遍四方。
然後一舉以信仰不虔誠為由,幹掉了阿拉伯世界的大部分貴族和學者。
剩下的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虔誠教徒,然後再以聖戰的名義徵召士兵,誰拒絕那就是違背真主安拉的意願,那就是墮教者。
所以奧斯曼才由此徵調了數不清的填線部隊,在沒有權貴時,民眾的信仰是最純粹的。
而德國控制的歐洲地區,一是人種不一樣,德國是雅利安日耳曼人;
中歐地區西斯拉夫民族的: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等。
東歐地區是東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羅斯人,盧森尼亞人等。
巴爾地區是南斯拉夫民族的: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波斯尼亞人,保加利亞人等。
還有拉丁民族建立的羅馬尼亞,馬扎爾民族建立的匈牙利。
以及高盧人建立的法國和拉丁民族建立的義大利。
這些地區和德國並沒有天然的連線,語言也不相通,還有宗教衝突。
東歐和巴爾幹地區信仰東正教,法國喝義大利信仰天主教,二德國奔身是信仰新教的,雖然都同屬於基督教,但是卻互相不認同。
所以德國只能少量徵兵,而且還需要派遣大量士兵,鎮壓當地,鞏固統治權。
而時間推的越久,德國的統治系統就會越加的完善,最後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戰爭潛力。
所以現在德國急切的需要將英美聯軍給趕下海。
這便是奧斯曼高層的共識,只有這樣才最符合德國的利益。
“所以你們現在認為德國再度向巴爾幹地區和北高加索地區調動大軍,只是為了防止我們橫插一腳,而不是打算再度進攻我們的防線麼?”阿雷·斯特疑問道。
“畢竟德國此次調動的軍隊加上之前駐守在兩地的軍隊,估計不會少於500萬,只是防備的話應該不需要調動如此規模的部隊吧?”
“要知道按照我們的估計,德國目前軍隊應該已經下降到了1500萬左右了,他們派遣如此規模的部隊,說不會進攻,實在是沒有任何的可信度啊!”
“陛下,英美兩國的實力是在我們之上的,現在英美兩國已經在法國南部登陸,開闢了新戰線。”阿巴迪爾·多羅巴克思索著說道。
“如果德軍不重視的話,可能會使其在法國的統治崩潰,而法國是德國在西部唯一的防線,一旦法國失守,那麼德國的本土也將不再安全。”
“所以現在德國應該將英美聯軍推下海,這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第一要事。”
“不過他們這與我國的交戰區,陳兵數百萬,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