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心戀塵境。或求來生生富貴家,享五欲樂。或求生天,受天福樂。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宏揚法道,普利眾生者。皆不得名為有淨土矣。
假如參禪沒有開悟,或著開悟了而尚未透徹,都不叫做‘有禪’。假使雖然有在唸佛,卻偏執唯心淨土而不信願求生西方極樂,或者是有信願而不真誠懇切,悠悠泛泛、散散漫漫,心中敷衍了事。或者修行雖然精進,可是心念貪戀於塵俗境界,或者求來世生於富貴人家,享受五欲快樂。或者求生天界,享受天人的福報安樂。或者求其來生之時,能夠出家而為僧人,一聽聞佛法即能悟得千般道理,得到佛法的大總持,宏揚佛法正道,普遍利益一切的眾生。如此種種都不叫做‘有淨土’。”
問,出家為僧,宏法利生,又有何過,而亦簡除。
他問:“出家為僧,宏法利生,又有什麼過失,而也要排除在‘有淨土’之外呢?”
答,若是已斷見思,已了生死,乘大願輪,示生濁世,上宏下化,度脫眾生者,則可。若或雖有智願,未斷見思。縱能不迷於受生之初,亦復難保於畢生多世。以雖能宏法,未證無生,情種尚在,遇境逢緣,難免迷惑。倘一隨境迷,則能速覺悟者,萬無一二。從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淪者,實繁有徒矣。
我說:“如果是已經斷除見惑思惑煩惱、已經解脫了六道的生死、乘著慈悲的廣大願輪、示現出生於五濁惡世、上宏佛法下化眾生、廣度眾生的菩薩則可以。若是雖然有些智慧和願力,可是尚未斷除見思二惑的人,即使他不迷惑於受生的最初之時,也很難保證其於一生或生生世世,不被種種境界所迷惑。因為他雖然也能夠宏揚佛法,可是還沒有證得無生法忍,情執的種子仍然存在,一旦遇著境界或遭逢眾緣,難免不會被種種境緣所迷惑。假使一旦隨著境界而迷失,那麼能夠迅速覺察醒悟者,一萬人當中沒有一個兩個。從迷惑而陷入更大的迷惑,而不能自拔,因此而長劫沉淪生死,這種人實在是非常多啊。
如來為此義故,令人往生淨土,見佛聞法,證無生忍。然後乘佛慈力,及己願輪。回入娑婆,度脫眾生。則有進無退,有得無失矣。未斷見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淨宗斷斷不許也。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釋迦如來才令人先求往生西方,親見阿彌陀佛而聽聞佛法,證得無生法忍。然後,乘藉著阿彌陀佛慈悲之力,以及自己的本願之輪,再回到娑婆世界,度脫一切的眾生。這樣就會只有前進沒有後退,只有所得沒有所失了。不斷見思煩惱,居住在此娑婆世界宏揚佛法,其他的宗派都是這樣,然而淨土宗則斷然是不允許的。
世多謂參禪便為有禪,唸佛便為有淨土。非但不知禪淨,兼亦不知文義。孤負永明古佛一番大慈悲心,截斷後世行人一條出苦捷徑。自誤誤人,害豈有極。所謂錯認定盤星,毫釐有差,天地懸隔也。
大多數世人以為,凡是參禪者便是‘有禪’,凡是念佛者便是‘有淨土’。有這種看法的人,不但是不知道‘禪’和‘淨’的含義,更是不知道《四料簡》文句的意義。辜負了永明大師這位古佛的一番大慈悲心,截斷了後世修行人一條出離苦海的捷徑。自我耽誤也耽誤他人,這種危害無量無邊。這就是所謂的認錯定盤星,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了。”
彼曰,禪淨有無,略知旨趣。四偈玄文,請詳訓釋。
他說:“關於有禪、有淨土、無禪、無淨土的大體意思,我已經知道了,《四料簡》偈頌的玄妙文句,請師父您詳細地訓解詮釋。”
餘曰,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其人徹悟禪宗,明心見性。又復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於諸法之中,又復唯以信願唸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觀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