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國之初。
為解決軍需運輸的問題,朝廷以“鹽引”作為酬勞,鼓勵商人將糧食等運輸到邊塞,這就是“開中制”。
山西商人運輸軍需換鹽引,再去產鹽的地方買鹽。
這個過程非常艱辛,需要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狗大戶的先輩們,為大明皇朝流過汗立過功,也是吃過苦的。
時至今日,“開中制”仍然在實施,且實現俺答封貢之後,邊境貿易更頻繁。
維持邊境的秩序、運輸軍需物資以及貿易往來,都要用到晉商。
這是張四維入閣的底氣。
高拱跟張四維分析形勢,勸道:“當初殷正茂臨時委任廣西巡撫,平亂之後就卸任。你現在臨時去做廣東巡撫,就是去專項打擊走私和海盜,儘快把事情做完後卸任,然後先回南京禮部過渡一下,還有機會入閣。”
一年半載的巡撫經歷,沒有根深蒂固的地方關係,不必太忌諱。
若是不想對後來者開這個先例,張四維掌權後甚至可以用春秋筆法抹掉這段經歷。
“道理是這樣,就怕皇上不肯破例。”張四維心情和緩一些。
至於去廣東打擊走私和海盜……這種事他知道怎麼做。
之前晏珣讓他處理某些山西商人走私的問題,他就讓家族去安排了交代。
去到廣東,依舊可以讓那裡的大家族給一個交代。只要平靜一兩年,對上面有說法就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然,這些大家族不會那麼聽話,這就需要博弈。
比方說:“你們不跟我合作,等海瑞丁憂結束,就讓他來做廣東巡撫。”
不跟我合作,就放海瑞這個大殺器。
王世貞一個蘇州人能當應天巡撫,海瑞是瓊州人自然也能做廣東巡撫,關鍵時刻用合適的人。
“你這幾年跟太子的關係不錯,還得在他身上下功夫。”高拱勸說,“皇上現在越來越聽太子的。只要太子願意讓你這位老師入閣,就是偶爾破例也沒什麼。”
“太子……”張四維又多了一些信心。
張居正處心積慮趕他走,不就是因為他對太子的影響力嗎?
可見太子還是喜歡他的。
“若事情沒法改變,也只能先接受。”張四維嘆氣,“我只是可憐自己,在翰林院熬了那麼多年,眼看即將熬出頭,就出了這種意外。”
要是想外放,他早就出去了,說不定已經是第二個譚綸。
什麼殷正茂,還得貪汙軍費,一點都不大氣。
張四維若是做巡撫就不用貪,因為他知道地位上去了,名與利都會接踵而來。
高拱終於安撫好張四維,留張四維用飯之後讓侄子親自把人送出門……
然後他靠在椅背上喃喃自語:“皇上也不事先跟我通氣!我還得幫他安撫人!廣東巡撫這種要職,總得讓人心甘情願才行。更別說張四維身後還有王崇古……不能讓他們憤怒絕望,不然會出事的。”
這才是他竭力給張四維畫餅的原因。
破例?哪有那麼容易!
張居正、晏鶴年背後搞事?沒有皇上示意,廷推哪能這麼順利!
高拱什麼都懂,還得幫皇帝遮掩,讓張四維要恨就恨張居正。
“皇上沒有老夫是真的不行啊!”高拱覺得自己還可以再奮鬥五十……好吧,二十年。
喜歡我把神棍老爹捲成首輔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我把神棍老爹捲成首輔【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