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文了,為了我今天全勤,我就把手裡的資料發一下吧,由於猶格已經有了,那就改成奈亞和莎布吧,也算是為不知道的朋友們科普介紹一下。
奈亞
奈亞拉託提普(nyarthotep)最早出現在洛夫克拉夫特於1920年創作的同名故事《奈亞拉託提普》(nyarthotep)中。在故事裡,奈亞拉託提普被也稱為“伏行的混沌”(the crawlg chaos),他被描述成為一個有著深色面板(swarthy)、身材瘦削,模樣看起來像是埃及法老的人。他遊歷世界各地,使用其妙的科學技術給每個城市帶去無法想象的恐怖奇蹟,並讓所有目睹了奇蹟的人最終陷入了瘋狂和噩夢之中。在故事的最後,洛夫克拉夫特提到了“巨鼓的聲響,以及長笛細微、單調、褻瀆的音色。”以及“目盲,沒有聲音,毫無心智可言的鬼怪們(gargoyles)”,並且稱它們的靈魂就是奈亞拉託提普。這些敘述顯然發展成了後來的阿撒託斯與它的王庭(出現於1926年),因此作為“外神的心魂與使者”的奈亞拉託提普反而比他的主人們出現得更早。
蕃神之使者
在1926年創作的《夢尋秘境卡達斯》(the drea-est of unknown kadath)中,奈亞拉託提普再次以倫道夫?卡特敵人的身份出現在了故事裡。在這個故事裡,奈亞拉託提普的有了更加埃及化的形象,故事裡說:“那是一個高大但瘦削的身影,長著一張古代法老年輕時的面龐,身披五光十色的華麗長袍,頭戴一隻天然閃爍著光芒的金色雙重冠”(這也是後來“黑法老”這一稱號或化身的最初源頭)。同樣也是在這個故事裡,奈亞拉託提普在將卡特送上夏塔克鳥,派往阿撒託斯所在的終極混沌時,他說到:“向一切祈禱不要遇見我的另一千個面目(fors)。別了,倫道夫?卡特,你要小心;因為我即是奈亞拉託提普,我即是伏行之混沌。”這句話也就是後來“千面之神”稱號的依據。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我們今天將奈亞拉託提普看作“外神(outer gods)的心魂與使者”,但在洛夫克拉夫特筆下,他實際上是“蕃神(other gods)的心魂與使者”。這裡所謂的“蕃神(other gods)一詞實際上只出現在夢境系列的小說中(《蕃神》與《夢尋秘境卡達斯》),它所涵蓋的範圍也只是指阿撒託斯及其一眾從屬。因而在洛夫克拉夫特筆下,奈亞拉託提普與現在愛好者們熟知的,被歸類為外神的猶格?索托斯,莎布?尼古拉斯等存在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直到1951年德雷斯創作《the keeper of the key》時,他才將奈亞拉託提普變成了“舊日支配者的信使”(ssenr of ancient ones)。隨後,混沌社在將外神從舊日支配者這一陣營中分離出來後,這個稱號也就變成了現在的“外神(outer gods)的心魂與使者”。
千面之神
與克蘇魯神話中的其他存在相比,奈亞拉託提普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他擁有許多不同的形象。在《夢尋秘境卡達斯》中,奈亞拉託提普曾對倫道夫?卡特所說:“向一切祈禱不要遇見我的另一千個面目。”。而這也為作家們創作不同形象的奈亞拉託提普打下了基礎。
the bck an黑暗之人
除了埃及法老面目,洛夫克拉夫特在1932年的《魔女屋中之夢》(the dreas the witch hoe)中創造了奈亞拉託提普的另一個形象:“the bck an”。在故事裡,奈亞拉託提普的這個形象被描述成為了“一個高大精幹的男人,有著一身暗黑色的面板,卻看不到一丁點兒黑人的特徵;他既沒有鬍子也沒有頭髮,身上只穿著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