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啟聞言點頭:“李信將軍說得有道理,根據目前的位置,雲中君應該離匈奴王庭不遠,而我們距離護駕軍隊的位置也不會太遠。”
“一如既往,我們完成了捷報上報和戰場清理,就可以啟程了。”
完成部署後,增援部隊再次踏上北進之路。
而在遙遠的咸陽城,秦王嬴政在朝堂上接待了一位特殊的訪客——匈奴使者劉雲。
劉雲將冒頓單于的話語加以修飾,轉述給嬴政。
言語間,匈奴流露出謙卑的態度,以及冒頓真誠的降服之意。連一旁的那華耶也顯得十分虔誠。
“哈哈。”
嬴政看著朝堂上的匈奴使者,意氣風發地說:
“冒頓看透了形勢,知道輕重。寡人的大將軍率軍深入你們匈奴境內,如入無人之境,直到攻至王庭,你們才見識到大秦的力量嗎?”
劉雲上前施禮道:
“大王英明。”
“冒頓單于本想向大秦投降,而非議和,但前任單于被雲中君所殺後,匈奴內部大亂。部落眾多,冒頓一時無法,只能先議和,再投降。”
.
匈奴使者來到咸陽城,帶來冒頓單于的話語。
“多虧了雲中君的英勇,斬殺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讓匈奴看到了雲中君的英勇和大王您的睿智,於是他們爭先恐後向冒頓提出建議,主動請求投降。”
“從此,匈奴願意作為大王出征時的劍與馬,赴湯蹈火,無怨無悔。每年還會向大王進獻大批牛羊和財貨,表達臣服之心。”不得不承認,冒頓派遣劉雲來是明智之舉。
他的每句話都觸動了嬴政的心絃,每一句讚美都恰到好處,間接烘托出嬴政的王者威嚴。然而,對於匈奴與大秦之間的深仇大恨,僅靠臣服是無法彌補的,他們對大秦人民的傷害並非輕易就能原諒。
嬴政冷聲道:
“怎麼,冒頓想用這麼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算什麼?這是戰爭,你死我活的戰爭!”
聽到這裡,車府令溫彥博起身說:“大王,我認為我們應該接受匈奴的降服。”
“雲中君的確英勇,為國家開疆拓土,但如今秦國剛剛經歷數場大戰,不宜大肆殺戮。況且匈奴真心降服,大王何不順勢接受,展現您的仁德。”
“匈奴歸順大秦,既能展示我們的軍事實力,也能體現大王您的大義,如此一來,其他小國豈敢再侵犯我大秦邊境。畢竟,消滅匈奴對我們並無益處,反而留他們在,每年的貢獻和這些豐功偉績,足以讓大王在史冊上留下赫赫威名,名垂千古。”
溫彥博知道,儘管其他事嬴政可能不在意,但他對青史留名之事非常渴望,嬴政絕不願揹負暴君之名。
“呵。”
嬴政冷笑:“愛卿繼續,寡人洗耳恭聽。”他倒要聽聽溫彥博有何高見。
溫彥博拱手道:
“我認為,可以讓匈奴集體遷移到河套以南,安置在五原塞外。”
“這樣既能讓他們在大王眼皮底下生活,感受大王的恩典,明白他們是真正被接納的。同時,他們將成為保護我中原安寧的屏障。這樣一來,天下都會稱頌大王的聖明。”溫彥博話音剛落,王綰立刻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