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嶺,東西兩側峰巒聳立,四圍如壁,常現嵐光霞影,因而得名。
昔年劉漢熹平六年,夏四月間,天大旱,北地七州遭蝗災肆虐。
一日,百姓忽見一異物,形似豬而有人面,體黃尾紅,以人為食,兼啖蟲蛇,其聲如嬰兒啼哭,百姓驚恐逃散。
有俠士識得此物,乃《山海經》所載之合窳,預示洪澇將至。
果不其然,半月之後,洪水滔天,百姓再遭水患。
后土夫人心懷慈悲,請來碧霞元君、雲霄元君,經一番努力,終使洪災平息。
後人為紀念二位仙姑之恩德,取其二名中各一字,命名此地為霞雲嶺,至洪武年間時,又改為霞嶺。
此時,百里雲歌正追敵至霞嶺之上,但見眼前峰巒連綿,溝壑交錯,雖遲滯了韃子逃奔之速,可此地多懸崖山澗,稍有不慎,便墜入深淵,九死一生。
然雲歌豈會顧及許多,只一心欲生擒那幾名韃子,最不濟也要斬於劍下。
她自幼生長於崑崙山,輕功超群,勝過對方數人。
不過十丈之遙,她已從天而降,以一己之力,一劍之威,擋住了韃子逃路。
見雲歌僅有一人,幾名韃子武士手持彎刀,口中呼喝著蒙語,護住一名蒙面人。那蒙面人並未出手,只在一旁觀戰。
百里雲歌與韃子激戰正酣,此時柳鶯鶯趕到,見狀直撲那蒙面人而去。
蒙面人與柳鶯鶯交手數招,又見十數人趕來,心知不妙,便往一處密林而逃。
柳鶯鶯一聲令下,鬼教弟子中分出數人協助百里雲歌,而她則親率餘人緊追那蒙面人不捨。
那蒙面人雖武功不弱,但見數人窮追不捨,豈敢有片刻停留,只顧一路狂奔,不覺間已至懸崖絕境,前路已斷,不禁破口大罵。
蒙面人轉身,見柳鶯鶯孤身追至,其餘之人尚離此十數丈遠,便拔出短劍,奮勇衝上。
柳鶯鶯揮刀相迎,二人瞬間殺得難解難分。
片時,蒙面人見對方援兵已近,自知逃生無望,怒從心生,不顧一切,以命相搏。
卻不料被柳鶯鶯步步緊逼,直至懸崖邊緣。
數招過後,蒙面人腳下一空,眼看就要墜入深淵,他竟不顧生死,奮力拽住柳鶯鶯的腳,二人一同墜下懸崖。
鬼教弟子見狀,拼命呼喊,卻見懸崖之下乃是一條急流之河,二人落入水中,瞬間不見蹤影。
幸而鬼教弟子知曉小姐自幼精通水性,只是這懸崖高達百丈,無法施救,只得無奈返回。
此時,百里雲歌與其餘幾名鬼教弟子已斬殺韃靼武士,見眾人歸來,不禁問道:“你家小姐呢?”
一鬼教弟子答道:“我家小姐與那蒙面人廝殺時,不慎一同墜下懸崖。”
言罷,眾人便開始尋找下崖之路,百里雲歌也隨之而下。
不多時,柳鶯鶯身邊的老僕管紹趕來,身邊還伴隨著千陽門兩大高手雷青松、鍾離軒。
原來,管紹見小姐失蹤,便詢問千陽門弟子,得知小姐隨雲歌追敵往西南而去,便離開快活林,直奔西南。
不久,他便追上雷青松、鍾離軒。
三人結伴而行,施展輕功,疾馳而前。途中遇見步穎竹與數名山莊弟子,一問之下,方知百里雲歌與柳鶯鶯已領人追至前方,那十多里外便是霞嶺。
三人繼續追趕,至霞嶺時,聞聽山中有說話之聲,便循聲而去。
三人追上來,鬼教弟子望見管紹身影,慌亂焦慮之情稍減,連忙將前情一一稟報。
管紹聞後,便攜眾鬼教弟子匆匆尋覓柳鶯鶯去了。
此時,雷青松、鍾離軒攔住亦欲同行的百里雲歌,“少夫人,有我等與管兄前去即可,您還是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