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你家陛下準備問朕買船?”
在祝賀完孫皓登基改元之後,向條對孫皓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當得知向條此次前來建業,是準備向吳國購買大船之後,剛剛改元沒多久的孫皓臉上頓時露出了詫異之色。
同時,身邊的張布和濮陽興等人也都面帶疑惑的看著向條。
如今蜀漢只據有益州和漢中兩地,根本就沒有用船的地方,劉諶好端端的買船幹什麼?
登基以來,孫皓依然和孫休一樣,重用濮陽興等人。
並且勵精圖治,志在使吳國國力恢復到魏吳之戰前的水平。
為此孫皓還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數次大赦天下,並將宮中侍女遣出宮去,讓她們各自成家。
張布等人看到這一幕之後,心中欣慰之餘,也為自己當初的堅持感到慶幸。
有如此明君,大吳何愁不會興旺?
但事情也不完全是十全十美的,比如孫皓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兌現登基前對朱皇后和孫醱的承諾。
僅僅只是尊朱皇后為太后,以孫醱為太子,但是卻根本不讓朱太后參與朝政,更別說好好培養孫醱了。
這讓朱皇后的母族朱家以及和朱家交好的幾個世家很是不滿,當初張布等人先斬後奏的讓朱皇后同意立孫皓為帝。
本就已經讓他們很不爽了,現在又絲毫不提及當初的誓言,要不是登基以來孫皓的表現實在是不錯,這些人早就跟孫皓翻臉了。
反正這種事又不是第一次,再來一次又何妨?利益當前,孫皓這個皇帝,他們未必就放在眼裡。
張布他們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但只覺得現在時機未到,應該以國家大事為重,況且孫皓對自己這些人還算得上尊重,於是就只當不知。
任由孫皓拖著這件事。
聽到孫皓的話後,向條再次行禮道:
“不錯,外臣奉我家陛下旨意,想要向陛下購買一些大船。”
“陛下想必也對之前的漢中之戰有所耳聞。”
“我家陛下雖然打的魏國兵馬大敗,但卻被魏將杜預用船救走。”
“我家陛下戰後便說,當時若漢水之上有大漢船隻,便可將鍾會斬殺於漢中城下。”
“況且魏國亡我大漢之心不死,早晚要再次偷襲漢中,既然如此,何不未雨綢繆。”
“素聞吳國水師獨步天下,故而我家陛下讓外臣前來,看看能不能買上幾艘船回去,以防魏國偷襲!”
聽到向條的話,孫皓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對著張布使了一個眼色,張布立刻站出來說道:
“吳漢本就是盟友,守望相助乃是應有之意。”
“只是前番貴國使者在建業對魏國使者動手,導致如今吳魏交惡。”
“我們也需要日日防備魏國偷襲,著實沒有船隻賣給你們。”
雖然暫時搞不清楚蜀漢買船的真實意圖,但肯定不會像向條說的那麼簡單。
魏國水師大多數都集中在長江下游一線,漢水河邊壓根就沒有所謂的魏國水師。
即便有也不會很多,只要蜀漢在漢水南岸做好防禦,根本就用不上大船!
更何況造一艘船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同樣也要花費很多的人力物力,這不是簡單的金錢能夠衡量的。
所以吳國君臣的意見,是不能賣船給蜀漢!
然而早就有所準備的向條,在聽到張布的話後卻笑著說道:
“左將軍言之有理,我家陛下也知道魏國狼子野心,身為盟友自然不能只考慮自己,所以我家陛下並沒有購買你們正在使用的大船的想法。”
這下輪到張布愣住了,買船不買現役船隻,難不成你準備買那些快要報廢的船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