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建業之後,李驤等人就能明顯的感覺到一陣緊張。
甚至還對使團上下進行了簡單的搜查。
不過對此兩人倒也沒有什麼意外。
一國皇帝駕崩,在新君繼位之前,總是最動盪不安的時候。
小心一點總是不會出錯的。
同時,兩人也不出意外的撞上了同樣是來弔喪的魏國使者。
和劉諶所料一樣,在戰場上吃了癟的魏國, 準備藉著這次外交的機會找點場子回來。
和大漢一樣,魏國同樣也派出了正副兩位使者。
而且為了表示對吳國的尊重,魏國派出的正使是司馬家的一個族人,名叫司馬遂。
乃是司馬昭的族弟。
至於副使則是隨便找了魏國一個鴻臚寺的人擔任。
同樣也是帶領了二百護衛前來。
雙方甫一見面,就表現出了濃濃的火藥味兒。
弄得吳國一陣緊張,要是讓這兩家在吳國的地盤上動起手來,丟的可不是魏蜀兩國的臉面,而是大吳的臉面。
好在無論是漢使還是魏使,都是帶著使命來的。
儘管都看對方很不爽,終究是沒有當著吳國眾人的面鬧出事情來。
不過很快,兩國使者就開始了第一次正面交鋒。
緣由也很簡單,在祭奠排練的時候。
吳國把魏國排在了大漢的前面出場。
這讓李驤和壽良頓時一陣不爽。
按關係來講,眼下漢吳雙方乃是盟友,比魏吳兩國的關係親近的多。
更不要說早前魏吳兩國已經做過一場,到現在魏國都還在合肥駐軍。
按國力來講,雖說大漢和魏國相差甚遠,但是漢中一戰。
大漢消滅了魏國相當一部分的兵力,更重要的是打的魏國現在已經分裂成兩個政治集團。
反觀大漢,卻有點隱隱抬頭的意思。
這個時候你吳國把魏國排到大漢前面,是幾個意思?
“我家陛下與汝主神交已久,可謂是英雄相惜。”
“驚聞汝主崩殂,特派我等前來弔唁。”
“如今爾等不顧盟友之誼,反倒獻媚於魏國。”
“是何道理?”
“莫非汝主駕崩之後,漢吳之間的盟約也就此作廢?”
李驤咄咄逼人的問道。
李驤的說法也很有道理。
再怎麼說,吳蜀之間的盟約還在,而且之前魏國進攻吳國的時候。
蜀漢皇帝還幫了吳國一個大忙,雖說吳國付出了一些代價,可很多時候,就算想要付出代價別人都不一定會幫你。
於是便改了主意,準備讓李驤他們先上。
但是魏使司馬遂又不願意了。
“我大魏為大國,大國者自當為先。”
“豈是蜀國一蕞爾小國可比?”
“此次出使吳國,本使可是帶著大魏的善意前來。”
“還請諸位莫要自誤才是!”
言語中的威脅已經昭然若揭。
孫休死後,喪事是張布和濮陽興等人在操持。
在他們看來,蜀漢雖然在漢中大勝,但也只是奪回原來的地盤罷了。
魏國雖然看似分裂成長安和洛陽,但有司馬昭在,畢竟明面上沒有撕破臉。
再怎麼說,魏國的國力也是要比吳蜀來的強的。
更不要說眼下合肥還有重兵對廣陵虎視眈眈。
而且李驤他們不知道的是,魏國使者這次來也帶著很明顯的善意。
如果談的順利,司馬昭甚至可以從合肥撤軍。
解除對吳國廣陵一線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