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行為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法子。什麼家庭老是吵不休,什麼朋友之間有矛盾,生意場上爾虞我詐,國家之間的戰爭……指不定以後星球大戰都用得上,不信你試試。
我們再來講一個由世界觀產生方法論的例子,前文不是講過,意識是由不斷思考產生的,那我們人一生下來,只要不出問題,出長後都會具有意識,那我們不斷思考能夠得到什麼呢?顯然不是意識,我們得到的是什麼?我們得到的是智慧,思考是不能產生智慧的(思考的不夠!),但智慧卻是不斷思考產生的。我一向認為在人類社會中聰明的人總是克不聰明的人的,雖然這是錯的,但很多時候,這又是無疑的,聰明有兩種,一種是小聰明,一種是大聰明,當聰明再輔以價值與實力那麼它就是智慧。有的人說,我每天都在思考,我怎麼沒有智慧,這裡就有一個思考的深度與廣度的問題了。當思考到了一定的深度,就不能再進了,那麼就需要廣度的支援,意思就是他需要思考其它的東西,需要其它的思考給前一種思考以靈感。
真正的思考是會不斷得到新的東西的。可能有點抽象,舉個例子,做銷售,我對產品已經很熟了,我對顧客的心理已經很熟了,我的市場知識已經很熟了,我的關係網已經很熟了,那麼我可能就不需要再做其它的事我的事業也會很好,我按照我以前的模式,經營我的門店,我會做得很好,當然,我按照我以前的模式,我也在想象,也在判斷,但是這卻不是思考。再舉一個,程式設計師,以前我做一個程式的時候,每一個程式碼都是自己思考,自己最佳化。但當我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會繼續前面這種模式。我會把每一個程式碼按功能整理成文件,下一次使用的時候,修改下引數,改下介面,然後直接呼叫。都是程式設計,前面的我們可以叫做思考,而後邊的卻不能叫思考!當思考變成一種條件反射的時候,它就只能算是經驗或者是思維活動,車輪的轉動並不意味著前進。每一種思考得到一種經驗,當經驗足夠多的時候,尤其是這些經驗自成體系的時候,那麼你就會產生我們平時所說的智慧,這是一個量與質的問題,智慧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們在某一領域的獨到見解或者成就。從這個角度來看,智慧與聰明沒有必然的前提後論的關係,智慧者並不一定要智商很高,而聰明者也不一定會是智慧者。可以看出,智慧是有領域的,單論某一件事一般情況下不會冠以‘智慧’這樣的說法,只要我把一門學問學精學全,不管是哪一門,哪一行,都可以叫做智慧。因為我不打算把這個問題變成單一的章節所以解釋起來肯定有不到位的地方,所以請包涵,但大意我想都應該明白的。
可以看出來,我們對事物的判斷認知對我們的行為有多少大的影響,形成一個固定的世界觀對人生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這就是我為什麼在想通一切之後,感覺到我失去的一切又以另一種方式回來的原因。本人的思想歷程絕對可以冠上“痛苦”一詞,但正是這種痛苦,那我擁有了置疑一切的能力。這也可以看作是付出-回報=0公式的應用之一。
因世界而方法,這是很自然的,知道一個事物怎麼回事難道還怕找不到解決這個東西的方法?而有了解決事物的方法,那麼就可以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相互迴圈,相互促進。這個跟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更正理論一個道理,這就是思行合一。
還有一點,前文中我對於世界宇宙空間時間生命生物的觀點是相當淺薄的,所以拍岸大罵的兄弟可以理解一下,每一個人眼中的世界就是不同的,也許十年後,我要把前面的東東全推了重寫也未必。在世介面前,我們永遠是瞎子。那麼瞎子眼中的世界就算是千奇百怪也不奇怪,也就是說世界是什麼樣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怎麼來認識這個世界。而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我眼中的世界是怎麼樣並不重要,我眼中的世界正確與否也不重要,迷徒們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