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主有何想法?”諸葛亮略帶詫異地問道。
劉禪看向遠處,淡淡地道:“所謂門閥,是以權勢、金錢、地位、名望編織出壟斷文化和官位的大網,天子位於網的中心,兩者相互制衡,一旦其中一方獨大,這張網必將破碎。”
“各個世家大族中,都有德高望重的名門大儒,讀書人想要出仕,大多需拜在大儒名下修習,最後以世家之名涉身朝堂”
“被門閥壟斷的年代,寒門子弟想要出仕,簡直比登天還難。”
“因此,想要對抗門閥,需讓天下的讀書人唯天子所用,而不是借世家之名為官”
劉禪撫了撫雪白的衣袖,繼續道:“寒門子弟中能人不少,但門閥世家棄之如草芥,兩者階層相差甚大,普通人想要進入朝堂,需要透過自身努力和才華突破社會階層限制”
“這便導致寒門子弟嶄露頭角,需要走很長的彎路。”
“倘若我蜀漢能縮短這條彎路,為天下學子提供便利,將天下寒門子弟中有能力的人吸引進來,必能成為對抗世家門閥的一大助力。”
說到這裡,劉備和諸葛亮猛地一驚,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劉禪竟有如此見地。
“那究竟該如何實施呢?”劉備輕聲問道。
抿了抿嘴,劉禪臉上的笑意微微收斂:“孩兒不才,心中有幾條建議,可斟酌並用。”
“其一,效仿曹魏不拘一格降人才。無論是名門之後,還是寒門布衣,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入川蜀為官,不看出身,不分地域,甚至無視國度。”
劉備與諸葛亮相互對視,皆從雙方的眸子中看出驚異之色。
“其二,效仿西漢實行察舉制。要求地方甚至門閥按照各地域的人口數量,每年薦舉一定名額的人才,形成考核指標,並將此納入官員的績效考核。”
“其三,設定軍功制。凡征戰沙場的將士,依軍功進行升遷,戰場之上人人平等,不再區分世家寒門。凡不幸戰死沙場的,朝廷應派地方官員對其家人進行安撫,併發放撫卹金。”
“其四,蜀川實行科舉制。所謂科舉,是透過考試選拔並任命官員,它打破了傳統的世襲和門閥舉薦,為出身寒門的子弟提供了進入朝堂的便利和機遇,相當於將寒門子弟出仕所走的彎路,大大縮短。”
說到此處,劉禪話音一停,他靜靜地觀察劉備和諸葛亮臉上的變化。
劉備的瞳孔深處滿是震驚,諸葛亮手指摩挲著下頜,神情也頗為震撼。
“科舉制”諸葛亮呢喃自語,目光愈發堅毅。
是了,想要擺脫世家門閥壟斷人才的限制,打破固有的選拔人才標準,必須推行此策。
試想,若天下之大,有一半的讀書人出身寒門,並涉身朝堂為官,何愁門閥不破?何愁社稷崩塌?
“這條妙策,竟然是眼前的稚子想出來的”
劉備和諸葛亮相互對視,面面相覷,皆從對方的眼中尋到一抹不可思議的駭然。
微微眯起雙眸,諸葛亮緩緩吐出一口氣,旋即眸子睜開,沉聲道:“主公,此項制度可為蜀漢未來之國策!”
此時的諸葛亮充滿了信心,他彷彿看到蜀漢未來的大興之路。
劉備凝重地點點頭,他不得不承認,從始至終他還是小覷了這個兒子。
“阿斗,這真是你想出來的?”劉備盯著他的眸子,問道。
這當然不是他想到的,這是歷時數百年乃至千年反覆試錯後,沉澱得出的結果。
在歷史長河中,三國覆滅,西晉崛起,司馬氏為對抗門閥,大肆分封藩王,賜予地方軍權,這間接導致五胡亂華,整個華夏遭受長達三百多年的滅頂之災。
南北朝動亂結束後,隋文帝楊堅建立大隋帝國,正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