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以後,地裡沒有什麼活了,家裡的活兒卻多了起來。臨近年關,結婚的上供的人家多了,為了供桌上的供品好看,一般人家都是換饃饃,所以換饃饃的也就更多了。到了年根底下,一般人家都是忙著準備過年的吃食,我們家除了忙著準備年貨,換饃饃的生意也更加忙碌了。
爺爺每天兩趟忙著串著村子換饃饃,奶奶除了蒸饃饃,還要抽空套碾子磨面準備過年的東西。老奶奶更忙了,除了一天三頓飯,揀做豆腐的黃豆,蒸豆包的江豆,磨雜麵的綠豆。還要挑揀蒸饃饃打年糕的紅棗兒,晾曬打年糕攤煎餅的黏米和飯米。
家裡人都忙得團團轉,過星期天的三姑,當然也不能閒著,去外村代銷店買採購的任務就落到了她的頭上。
星期六下午,學校放假不上課,老奶奶給了三姑一塊錢,讓她去鄰村代銷店買鹽。當時的食鹽是一毛五一斤,一塊錢七斤,怕三姑背七斤鹽走三里路太累,老奶奶就讓三姑先買五毛錢的。
吃完午飯,三姑帶著奶奶縫的白布鹽袋子,往李鄰村出發了。因為是星期六,學校裡放假,買不買東西,來代銷店裡玩的孩子特別多。三姑到的時候,代銷店三間屋子已經都是買東西大人,和跟在後面要糖瓜糖球的孩子。剛進代銷店的門,三姑碰上了同學秀萍。
“清素,你也來這玩了?你咋不早點說,你要是早點說,我就不跟我娘來了,去找你了。”
“在學校的時候,我不知道要來,吃了飯我奶奶才說叫我來買鹽。”
“你要買鹽啊,我說哩,你家裡啥都有,我們還去你家買,你咋還來代銷店買啥啊?鹽揹著多沉啊,你能背動嗎?我跟我娘一聲,不和她作伴了,我和你一谷堆回去,替你揹著。”
“不了吧,看你娘叫你回去有事兒,你和你娘一起回去吧。我不買一塊錢的,五毛錢的鹽我背得動,提溜著就回去了。”
倆人離得有點兒遠,三姑和她同學說話的聲音都很大,整個代銷店裡面的人都能聽見。櫃檯後面正在賣貨的人,瞥了三姑她們兩眼,繼續賣貨。
輪到三姑的時候,三姑把手裡疊的整整齊齊的一塊錢遞過去,說要五毛錢的鹽。買貨的人接過三姑的錢,扔在抽屜裡後,拿過三姑的鹽袋子,給三姑稱鹽。他舀了一勺子鹽,倒進鹽袋子裡,在秤上稱了一下後,把袋子裡的鹽又往外舀了點兒,撥拉了一下稱星兒,拿起袋子遞給了三姑。
鹽袋子一到手,三姑就覺出不對勁兒。五毛錢的鹽,按照一毛五一斤也有三斤多,代銷店的人遞過來的鹽太少了,雖然不認識稱,但是就那一點點鹽,光感覺也沒有三斤。
“我買五毛錢的鹽,咋就這一點點兒,這麼點兒鹽有三斤多?”
“你這孩子想啥好事兒呢?你拿一毛錢就想買三斤鹽,你出去打聽打聽,誰家的鹽賣一毛錢三斤。”
賣貨的人很不耐煩的皺著眉頭,一副三姑沒事找事兒來搗亂的神情。明明給他的是一塊錢,代銷店賣貨的人卻說自己拿了一毛錢,三姑急了。
“我剛剛明明給你的是一塊錢,你咋說是一毛呢?我要是給你一毛錢,咋會叫你給我打五毛錢的鹽?”
“你啥時候給我一塊錢了?你是哪個村的孩子,你家裡大人平常都是咋教你的?這樣會掏瞎話,明明就拿了一個破一毛的錢,轉個身稱個鹽的工夫,就變成一塊錢了。”
“你這人怎麼這樣賴,我明明給你的是一塊錢,你為啥楞說是一毛錢,你這是貪汙。”
“你這個孩子沒有根據可不能瞎說,誰貪汙了?你這樣說話要被公安抓去坐牢的。”
一聽說他貪汙,賣貨的人急了,把手裡的鹽袋子扔到了櫃檯上,開始恐嚇三姑。三姑年紀雖小,卻也沒有被嚇住,仍舊拿他昧了自己的錢說話。
“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