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隊長媳婦和支書家兒媳婦離開後,我奶奶和我爺爺商量了半個晚上,還是覺得這事兒不妥。張家二嬸子是村裡出名的厲害難纏,張家大閨女外面看著文文靜靜的,誰知道內裡和她娘是不是一個脾性。要是真的結親,以後恐怕會麻煩不斷,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要是直接拒絕,又下了支書和大隊長兩家的面子,把村裡最有權力的兩家,都得罪了。
爺爺奶奶倆人正在犯愁,大伯去外面的玩回來了。奶奶把大伯叫到屋裡,把張家來給張家大閨女提親的事情說了一遍,問我大伯的意思。大伯覺得張家大閨女小時候有點刁,這幾年變多了,和她孃的脾氣不一樣。自己要娶,娶的是張家大閨女,不是張家二嬸子,只要她閨女是明事理的人,她娘再難纏,也做不了啥妖。
爺爺奶奶對這樁親事本來不看好,覺得兩家人脾氣不對,門戶不對,走不到一起。被大伯回來一分析,覺得也是這個理兒。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都給孩子說清楚了,既然孩子沒意見,當爹孃的也就沒啥可說的了。
第二天下午,送走了來拜年的客人後。不等大隊長媳婦和支書家兒媳婦來問,我奶奶就提溜著兩包過年炸的待客油條,直接去大隊長家給她回話,讓她和支書家兒媳婦一起給當媒人。
大隊長媳婦看我奶奶昨天晚上死不吐口的態度,覺得這事兒已經沒戲了。想不到今天我奶奶主動上門,這媒人食籮還是讓她吃,高高興興的提溜著另一兜油條去了支書家。當天晚上,倆人回覆了張家二嬸子後,又到我家讓我奶奶看好日子換書。換書,是村裡人對定親的一種說法,男女雙方在媒人的介紹下,沒有意見把親事定下來了,就會選個好日子雙方家裡人在一起吃頓飯,交換定親信物。
我奶奶和老奶奶商量後,又讓兩個媒人問了張家二嬸子的意見,定在了正月初六換書。在媒人的見證下,兩家人一起吃飯交換定親信物後,親事就算定下了。
因為親事說的匆忙,我家事先沒有準備定親衣物,幸好正月初六供銷社開始正式開門營業。初六早上,我奶奶在家收拾定親的飯菜,讓我大伯領著張家大閨女去供銷社扯身衣裳。那個年代定親,一般都是男方給女方一身衣服布料,女方回給男方一塊毛巾做押頭。中午吃完飯交換信物時,奶奶拿出大伯在供銷社扯的衣料,張家二嬸子拿出的不是常規的毛巾,而是一塊簇新的蘭士林布料。
大隊長媳婦悄悄地對奶奶說:“看吧,我說人家滿意你家大小子吧?別人家換書女方家裡頂多就是一條手巾,桃花準備的是蘭士林布料,在咱村可是頭一份。”
奶奶也沒有想到,張家二嬸子這麼大方。在奶奶心裡,我們兩家都不是一路人,不知道張家二嬸子為什麼一下子就相中了我大伯,非要和我們家結親,村裡比我們家裡條件好的有的是。不過既然兩家成了親戚了,奶奶也就不再糾結那麼多,吃過中午飯,奶奶又忙著和麵剁餃子餡準備晚上包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