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鹽,差不多就能吃一年。知道臘月裡鹽最下貨,爺爺進貨的時候,一次就進了三百斤大鹽,一百斤細鹽。就這樣,在臘月十八開張當天,四百斤鹽賣到半後晌就賣完了。三十斤紅糖和三十斤白糖,也各賣出去二十多斤。一斤糖精分裝後,也在一天時間,賣出去了一大半。
那時候,人們都還不知道糖精只能作為食品新增劑使用,不能當做食品食用。紅糖白糖價格貴捨不得,幾乎每家每戶,都買糖精代替糖食用。一大碗水放一勺子糖也不太甜,要是放一粒糖精進去,沏出來的水甜得齁嗓子。家裡來客人了,捨不得買糖的,就往茶壺裡放一粒糖精,一壺水都是甜的。
到了年根底下,打年糕攤煎餅,為了增加口感,在碾子上磨煎餅米或年糕米的時候,放幾粒糖精到米里,磨出來的面打出來年糕,攤出來煎餅,都是甜絲絲的好吃。所以糖精也是村裡人過年必備年貨,每到過年,誰家都會買個三毛兩毛的。
每天從早上開始,代銷店裡一直都有人買東西,老奶奶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幸好過了臘月十六後,三姑考試完了,學校裡了放假,不用上學,只等臘月二十三去學校領新書。從準備開業開始,三姑一直在代銷店裡幫忙,拿貨,算賬,收錢,往貨架上補貨,除了稱稱是老奶奶的事兒,其他的事兒三姑都能幹。
等到晚上,買東西的人都走後,三姑和二姑一起,盤了一下貨架上的貨,登記一下明天需要進的貨,估算一下進貨數量。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準備年貨,這時候下貨最快,要是算不清楚購買量,也最容易往手裡壓貨。我們這是小本生意,經不起大量壓貨,進每一樣東西都要精打細算。
除了大鹽細鹽賣空,紅糖白糖,都需要再進一些。還有火柴,以前人都是一盒一盒的買,現在快過年了,很多人都有正月裡進錢不出錢的觀念,都是一包五盒的買。進的二十包火柴,賣了一天,只剩下了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