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他出。
臘月二十七,三人大包小包踏上回鄉的火車。
陳家的年,過得平淡且熱鬧,王萍把催婚的目標轉移到兒子身上。陳秀玲在背地裡吐槽自己的老母親,她好像得了一種,認為人到了年紀不結婚就有罪的病。
和陳秀麗被催婚時直接拒絕不同,陳立業對待母親是心軟的,哄著的。那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讓王萍生不起氣,卻又更憋屈了。
陳秀麗時刻關注反季山野菜的情況,因為今年天氣比往年冷,本應該在春節前上市的山野菜,往後延遲了一個多星期。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刺龍芽作為高階品種的銷量。
過了十五,送禮季過去後,葉子菜陸續上市。長白山山脈生長的山野菜數量多達幾十種,常見的有刺龍芽,蕨菜,廣東菜,貓爪菜,大耳毛,猴腿,大葉芹,小葉芹,龍鬚菜,刺五加等等。刺龍芽是山野菜的絕對王者,地位和蘑菇屆的猴頭菇相仿。其他大大小小的葉子菜價格比它低了好幾個等級,不過這些葉菜的產量高,種植成本也低,所以葉菜才是種植的主流。
陳秀麗預估的沒有錯,今年葉子菜的銷售不如以往,每斤低了2-3元左右。即便是這樣,在鎮上召開的技術員會議上,仍然有不少村民提出要種植。
大家能做出這種選擇完全在情理之中,冬天本就是農閒時節,反季節山野菜在大棚裡種植,不耽誤正常種地。如果經營得好,年前趕上一波,年後在山上的野菜下來之前,還能趕上一波,就算價格跌了一些,一個棚子也能掙一兩萬。
而種植山野菜的最大投入除了人力之外,就是建造大棚和買種子的費用,這兩項加起來有一萬多,基本一年就能回本,而大棚可以用十幾年,種子之後都可以自給自足,甚至可以往外賣,這個賬很容易算。至於人力成本,在農村,人力是最不值錢的,只要花力氣能掙錢,大把有人幹。
在青島談生意,陳秀麗可以利用網路,在文字裡虛構出一個加工廠,落到現實中,萬丈高樓平地起,想建一個廠子,沒有那麼容易。
陳秀麗又踏上了考察取經的路,隔壁桓清縣,撫溪市內都有些不大不小的食品廠,陳秀麗以加工樣品為由,逐一拜訪。
幾番考察下來,陳秀麗找到了願意幫忙加工樣品的廠子,同時,她也把目光聚在了太平鎮上一處荒廢的酸菜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