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怡君開學當天,一部韓劇《大長今》登上了湖南衛視的黃金檔。沒過幾天,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連同上了歲數的嬸婆奶奶,都痴迷到劇情中,不能自拔。
9月本就是農閒時節,距離收成還有一個月,大家正趕上沒事,三三兩兩聚集到一起討論崔尚宮怎麼那麼壞?閔政浩為什麼這麼帥?
金美淑成了村裡的香餑餑,好多女人去她家裡,跟她學劇裡看到的朝鮮拌菜,冷麵。繼韓式辣醬之後,辣白菜,蘇子葉等鮮族風味再一次風靡全村。村裡的老爺們很是納悶,一個電視劇而已,怎麼有這麼大的魅力,直接影響了自己家的飯桌,而且換來換去不過都是些鹹菜,也沒什麼好吃的。
陳秀麗沒有參與進來,她家裡的朝鮮泡菜,還沒等吃完,金美淑就會又送過來一大堆。黃泥崗的朝鮮族少,不過太平鎮下轄兩個鮮族村,鎮上也有兩個鮮族婦女擺攤賣鮮族鹹菜,已經賣了十來年。因為飲食習慣不同,這邊喜歡叫鹹菜,而不叫泡菜。
陳秀麗也曾買過兩次,她覺得金美淑的手藝遠在那兩個婦女之上。
別人追劇跟風做泡菜,陳秀麗卻從中嗅到了一點商機,她敏銳地發現,電視劇裡面林林總總呈現的美食和黃泥崗的物產高度重合。
桔梗在當地叫和尚頭,村裡有不少人種,主要為了賣種子,能拌鹹菜的根反倒沒什麼人要,給錢就賣。蘇子葉家家戶戶房前屋後有的是,裡面被稱謂珍貴食材的蘑菇,刺嫩芽,蕨菜,陳秀麗再熟悉不過,都是大山的饋贈。陳秀麗記得,鎮上那兩個鮮族女人擺的攤兒上,賣的最好的就是用猴腿蕨菜等山野菜做的鹹菜。
陳秀麗想到了桓清縣那一大片種植山野菜的大棚,他們今年十有八九要賣不出去,能不能低價收進來,再賣給韓國人?古代的朝鮮人吃,現在的韓國人吃嗎?
帶著這些疑問,陳秀麗去了譚家,金美淑正坐在院子裡,拿著一把小刀颳著桔梗上面的皮。
筐裡還有一把小刀,陳秀麗搬過一張板凳,學著金美淑的樣子也刮起來。
“姐,別上手,你沒幹習慣,容易拉著手。”
“我哪有那麼笨。”陳秀麗動手能力強,很快就刮乾淨一隻,“好吃是好吃,沒想到這麼麻煩。”
陳秀麗如實評價。
“家裡有拌好的,一會你帶點回去。”金美淑對陳秀麗一腔赤誠,王萍曾說過一句話,金美淑待陳秀麗,就算是吃個蚊子,也得給她掰個大腿。
“美淑,你在朝鮮的時候,山上也有咱們這邊的山野菜嗎?”
金美淑放下小刀,現在的她很少會回想起在朝鮮的日子,“有是有,不過沒有這麼多,姐,咱們這邊的山裡真好,什麼都有,我每天看著這些東西,心裡就高興,你沒捱過餓,不知道,錢在吃的面前,啥都不是。”
陳秀麗心中輕嘆,問題就是現在都能吃飽了,所以錢就變得重要。“你們朝鮮人的口味和韓國人一樣嗎?”
“你這個問題還真是有點奇怪。”金美淑笑著說,“我前幾天從中央臺學了一個新詞兒,叫同文同種,朝鮮人和韓國人,其實都是中國的朝鮮族唄,吃得大差不差,反正都是泡菜。不過現在人家南朝鮮有錢,肯定比我們那裡吃得好多了。”
“你說把山野菜,泡菜,賣到韓國能行不?”陳秀麗手上依然颳著桔梗,語氣隨意的就像問趕集賣菜行不行。
金美淑手裡的刀應聲落地,她嚥了口唾沫,半天才說出一句話,“姐,你可真敢說,真敢想啊。”
是有些過於異想天開了,陳秀麗自嘲,自己一沒門路,二沒人脈,就算這些東西在韓國能賣出去,可怎麼賣?隔著國家,隔著海,再說,人家自己也有這些東西,犯不著進口。
陳秀麗靈光乍現的好點子,在現實面前顯得太過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