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物資缺乏,多數人家都是水煮青菜,一年到頭,除了家裡來客人,都捨不得炒一次菜。因為有炒菜,家裡有孩子的人家,一般都會在自己家吃了晚飯以後,孩子們都吃飽了,把這個差事交給孩子,讓孩子去吃兩口炒菜解解饞。
聽說自己可以去大隊長家吃炒菜,三姑高興的不行,以前都是讓我爹去的,這次終於輪到她了。臨出門前,怕三姑第一次去上禮,不懂規矩,到那吃起菜來不走,奶奶再三囑咐三姑。
“三妮兒,你去了先把軸畫交給記賬的人,讓他們在上面寫上你爹的名字。吃菜的時候,吃幾嘴就要走,不要在那吃起來沒完。你要是在那吃起來不走,下回就不叫你去了,叫你二哥二姐去。回來了也不要貪玩到處跑,趕緊去大場裡剝玉米,掙了工分給你買新鉛筆。”
“娘,我知道了,一樣菜就吃一口,要不人家會笑話我沒出息的。”
三姑答應了奶奶,高高興興的去大隊長家送禮。記賬的是大隊會計,看到剛和桌子一般高的三姑,有意打趣她。村裡一般孩子八歲九歲十歲才被爹孃笤帚疙瘩攆著去上一年級,三姑才七歲就上了二年級,上學的事兒就成了話題。
“小三妮兒,長大了啊,也能來上禮了,聽說你都上二年級了。”
“我叫清素,劉清素。”
聽說上學,三姑扯出自己的大名來。在學校,三姑不讓別人叫她三妮兒,我大伯也不行,都要叫她的大名劉清素。
“好,劉清素,來,我給你記上劉清素的大名。”
會計笑著,提筆就要往三姑遞上去的軸畫上寫字。
“不行,不能寫我的名字,俺娘說來,得寫俺爹的名字。”
三姑急忙攔住大隊會計,生怕他寫了自己的名字,回去無法和奶奶交差。
“你爹的名字,你爹叫啥名字?”大隊會計故意逗三姑。
“都是一個村兒的,我爹的名字你不知道?他的名字和你的名字就差一個字。”
那個時候的孩子,最忌諱說自己爹孃的名字,不允許別的孩子提,自己也不好意思說。
“我不知道,村裡和我名字差一個字的人太多了,我不知道你爹叫啥名字。”
因為當時來送禮的人不多,後面沒有等著記賬的,大隊會計繼續逗三姑。
“你要是不知道,那我給你寫吧,我不給你說。”
三姑說著,就要去替大隊會計寫爺爺的名字。大隊會計不再逗三姑,把軸畫上寫好的名字給三姑看。確定大隊長寫的是爺爺的名字,三姑才放心地去上桌吃菜。
記得奶奶的囑咐,三姑吃了幾口菜,從大隊長家出來,準備往大場去找奶奶剝玉米皮。剛出大隊長家的大門,三姑看見張家二閨女,從大隊長家的牆角過去。三姑叫了張家二閨女一聲,二閨女沒有回聲,就拐到大隊長家的屋後了。
三姑走到大隊長家的屋腳時,看到傻混兒拉著張家二閨女的胳膊,往大隊長家屋後的荊棵樹叢裡去了。三姑以為傻混兒又給張家二閨女炒黑豆,就下意識地跟上去,想蹭一點。她走過去時,看到傻混抓著張家二閨女的肩膀,去親張家二閨女。張家二閨女說了一句什麼,把臉扭到了一邊,傻混兒親到了張家二閨女的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