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子,說句實話,夜兒個前晌我套碾子,看見你們家二猛子躲在碾道里吃饃饃。她拿的饃饃就是成福家的饃饃,成福家的饃饃和我們平時蒸的不一樣,一看就看出來了。當時,你家二猛子一個手裡拿著一個饃饃,另一個手裡提溜著個小布袋,裡面裝的也是鼓鼓囊囊的。我問你們二猛子。這麼冷的天,咋在碾道里吃饃饃,她說你兒媳婦兒去她姥姥家了,鎖著門進不了家。”
在二猛子奶奶咬死嘴不承認,二猛子來我家拿過饃饃的時候, 一向不愛說話的支書家兒媳婦兒說話了。支書家兒媳婦兒一說話,看熱鬧的人中就有好幾個人都紛紛表示,自己來換饃饃的時候,也碰見過二猛子來我家拿饃饃。
面對這麼多的人的證明,二猛子奶奶也不說二猛子沒有來拿過饃饃了,反過來怪奶奶私自讓二猛子把饃饃拿走。
“沒有見我的話,你就叫俺妮兒把饃饃拿走,叫她這幾天光吃涼饃饃,吃的得她都吃出毛病來了。你這做買賣的光想著自己賺錢,也不想想,俺孩子光吃涼乾糧身體受得受不得,你們的良心都叫狗吃了。”
“看你這老孃子說這話,你家二猛子每天前晌吃了早上飯來這兒拿的饃饃,拿的時候都還是剛出鍋的熱饃饃。我知道她啥時候吃啊,我是換饃饃的,不是給你們家看孩子的,換給你們的是熱饃饃,等你們放涼了還攆著給你們熥熥。”
被眾人說的無可反駁,二猛子奶奶的矛頭只能對著奶奶,說出來的話還全是無理取鬧的責備。奶奶被她胡攪蠻纏了半個上午,跟她說話也不客氣了。
“誰叫你給俺熥來,你也不問問我,就叫俺一個孩子把饃饃拿走,你不知道孩子們辦事沒準兒?”
“來俺家換饃饃的不是你們家一個孩子,你說咱村裡誰家沒有叫孩子來換過饃饃啊,比你們家二猛子小的孩子有的是,我要是一家一家的都去問問,那我一天到晚啥活不幹也問不過來。”
“這老孃子就是這樣不懂理兒,自己家孩子辦了不是,不說自己家孩子沒出息,還來找人家的麻煩,往後誰還敢給她們共事兒。”
看熱鬧的人群裡議論紛紛,吐槽二猛子奶奶做事情不地道。二猛子奶奶臉上掛不住,一邊往她家的方向走,還一邊嘟囔著我奶奶糊弄她家二猛子了。
“別人家孩子精明會算賬,沒人敢糊弄,有人看著俺妮兒老實,糊弄糊弄俺就過去了。”
面對這樣不講理的人,奶奶也很生氣,衝著二猛子奶奶的背影喊。
“怕被糊弄了,以後就甭叫你們家二猛子來俺家換饃饃了,你也甭嫌我說話不好聽,往後誰家孩子來了我都換,就你們家二猛子來了我不換給她。你們家不來換饃饃也就算了,要是再來換饃饃就大人來,二猛子來了我們家一個也不換給她。”
進入臘月二十後,村裡攤煎餅蒸年糕做豆腐的人家越來越多,換饃饃吃的人少了,爺爺奶奶蒸饃饃也從一天兩頓減成了一日一頓。
臘月二十一開始,學校裡放假,三姑不用去學校上學了。家裡其他孩子都還在學校沒放假,三姑一個人在家沒事兒做,每天和她的同學去街裡玩耍。上午,三姑和她的同學去看殺豬,一直到中午才回家吃飯。飯桌上,三姑一邊吃飯,一邊興致勃勃的給奶奶講她看殺豬的趣事兒。
“娘,你沒有出去是沒有看見,今兒個前晌二狗子家的豬有多可笑。”
三姑往嘴裡拔了一口飯,繼續說道:“本來二狗子的娘,用泔水桶和挖糠瓢把豬哄出了豬圈。楊子叔伸手去抓豬耳朵的時候,那頭豬的頭一甩,楊子叔的手滑脫了,豬又鑽回了豬圈。往後,任憑二狗子娘把挖糠瓢都敲爛了,那頭豬就是不出來。後來二狗子娘回去拿了一個小鏊子煎餅,放在豬圈口上哄豬出來,那頭豬磨磨蹭蹭的挪到豬圈口上,叼起煎餅扭頭就跑。圍在豬圈口的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