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好初稿後,安晴深知這僅僅是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但還遠未達到完美的境界。
她就像一位嚴謹的工匠,對待自己的作品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所以並沒有急於提交給客戶。
她開始了全面而細緻的自我審查過程,從整體佈局到每一個細節處理,她的目光如同精準的掃描器,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瑕疵。
她首先從整體上審視選單的佈局,像一位指揮家審視自己的樂團陣容一樣,考量各個元素之間的協調性和平衡性。
她發現雖然菜品按照類別劃分得很清晰,但整體看起來略顯緊湊,於是她微調了各個板塊之間的間距,讓每個菜品類別都有足夠的呼吸空間,就像在擁擠的城市中開闢出了一個個小廣場,使整個選單看起來更加舒展、大氣。
接著,她把注意力轉移到菜品介紹的字型上。
她深知,菜品介紹是引導顧客瞭解菜品特色的重要視窗,字型的大小和清晰度直接影響顧客的閱讀體驗。
她逐一審視著每一個菜品的介紹,發現有些菜品的介紹由於字數較多,使用的字型在當前排版下顯得有些小。
她想象著顧客在餐廳昏暗的燈光下,或者視力不太好的顧客拿著選單時可能會遇到的閱讀困難。
於是,她決定將這些菜品的介紹字型適當調大。
她在設計軟體中精心調整著字號,同時還要確保字型變大後不會破壞整體的排版美感。
這就像是在走鋼絲,需要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保持藝術的平衡。
然後,她的目光聚焦到那些精美的插畫上。
插畫是這份選單的一大亮點,她希望它們能夠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在顧客眼前。
她發現有些插畫的顏色在整體色彩搭配中可以再調整一下,以便更加突出。
例如,那道海鮮意麵的插畫,雖然整體色彩已經很鮮豔,但與旁邊的菜品插畫相比,海鮮的顏色略顯暗淡,不能很好地體現出海鮮的新鮮和誘人。
她開始調整插畫的顏色,對於海鮮部分,她增強了蝦的紅色、扇貝的白色和魷魚的紫褐色,使它們看起來更加鮮活、飽滿。
她還調整了插畫的對比度,讓畫面更加立體、生動,就像從二維的畫紙中躍然而出,直接呈現在顧客的眼前。
在審查細節的過程中,她還注意到選單邊緣的小裝飾。
那些小小的蔬菜圖案和餐具圖案雖然起到了很好的點綴作用,但有些蔬菜圖案的線條可以再細化一些,以增加精緻感。
她重新繪製了這些蔬菜圖案,讓西蘭花的每一朵小花、小辣椒的每一條紋理、胡蘿蔔的每一個彎曲都更加清晰、細膩。
餐具圖案的顏色也做了微調,使其與整體的暖色系更加協調統一。
安晴不僅僅關注視覺上的效果,還考慮到了選單的實用性。
她檢查了菜品價格的標註,確保價格數字清晰明瞭,沒有任何歧義。
她還重新審視了菜品的排列順序,根據顧客的點餐習慣進行了微調。
比如,將最受歡迎的招牌菜放在更顯眼的位置,讓顧客能夠更快地發現。
這個自我審查與完善的過程是漫長而細緻的,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每一次調整都是一次對完美的追求,每一個細節的改進都是對自己設計的提升。
她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眼睛緊緊盯著螢幕,手指在滑鼠和繪圖板上不停地操作著。
她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出顧客拿著選單時的各種場景,思考著如何才能讓這份選單在各種情況下都能給顧客帶來最佳的體驗。
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和調整,選單終於達到了她心中滿意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