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帕洛斯特宣佈成立英格蘭共和國,脫離羅馬帝國統治,並聯合北部蘇格蘭的新崛起部落夸特部落,一起反抗羅馬統治。
佐夫知道這些人是什麼玩意兒。
除了塞維魯是土生土長的歷史人物,那什麼埃及的米多、英格蘭的帕洛斯特、蘇格蘭的夸特,都是與自己一樣,亂入的人物。
不止這些,佐夫還知道,有個叫珍妮的日耳曼人,雖沒有自立為皇帝,但卻實際掌控了羅馬帝國北方萊茵河流域,其軍隊不在少數,德意志的整塊地盤,自己插不進手。
最悲劇的要數塞維魯,這位歷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被整個一鍋粥給弄懵了。
他不知道自己離開埃及尼羅河後,是給後方的米多做先鋒了。
塞維魯一離開,米多便領軍把住阿拉伯,切斷歐洲人進入非洲的陸路,佔有整個羅馬帝國所屬北非全境。
塞維魯北上,遭遇迎頭痛擊,又失了退路,便悲催的消失於歷史舞臺。
英格蘭、蘇格蘭與羅馬本土隔著英吉利海峽,佐夫暫時不出兵攻打,但也開始準備船隻,而德意志的珍妮,因最早開始工業生產,積累了不少資糧和武力,佐夫與其開戰幾次未果後,也承認了其分割了羅馬帝國的實際地位。
十餘年間,歐洲紛爭不斷,羅馬帝國被分成了五個部分,但佐夫還是佔據了地中海北岸和東岸,地盤最大。
至208年,也就是阿米爾三十萬大軍覆滅之年,佐夫所控制的羅馬帝國,人口達八百萬,其餘各國,人口二三百萬不等。
最少的蘇格蘭,人口也達到了一百五十萬左右,但四小國包圍一大國,局面也進入了平衡之勢。
經過二十多年戰爭與和平,合作與發展,西歐、北非各國經濟發展迅速,但同時面臨一個問題,那便是科技樹中級皆未啟用。
誰都知道接下來要蒸汽機、內燃機面世,誰都知道這玩意兒的原理。
但誰都不知道具體如何設計操作,這得有個圖紙才行,大家都不是這方面的工程師,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沒有人是屬於科技領域人才啊。
科技短時間不能進步,各國將視線放在了長遠打算上,於是羅馬東出帕提亞,準備搶奪安息帝國領土,米多南下中非,英格蘭與蘇格蘭乘船往西非,珍妮兵發東歐。
轟轟烈烈的圈地、搶人口競賽,於208年開始。
至209年,也就是建安十四年,佐夫擊敗安息帝國,走出亞美尼亞,開始了亞洲的掠奪之旅。
楊錫隱隱覺得,也該來了。
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的世界猜想
建安十四年,楊錫決定再寫一本書。
這本書不是教科書。
考慮到悉尼回去之後傳信回來,將政體改成了民主共和制,還是不能啟用科技樹的狀況,楊錫覺得應該還有一部分,那便是認知。
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宇宙的認知和人本身的認知。
楊錫決定把後世對於這三者的認知,編寫成一個自己的猜想,給這個世界的人留下一條不確定線索,讓他們自己去找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對的,然後才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的認知。
“書名就叫《我的世界猜想》吧。”
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世界猜想。
在這部分中,楊錫開篇寫道:我猜,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到底是不是天圓地方呢,如果是的話,那麼以下我所說的所有種種,便不可能存在。
接下來,楊錫開始例證。
在例證中,穿插圖文。
比如海上,兩艘船離得遠,你就只能看到他的頂部,把這種狀態延長,竟然能構成一個圓,各種例項證明,我們所站立的這個世界,是圓形的。
這一部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