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世界在前文明時期更加容易滑向崩壞的那一邊,十三英桀中只有六位是具有實際影響力的。而嚴格意義上,這六個人裡面並沒有任何一位是像愛莉希雅那樣站在秩序善良的角度,也沒有任何一位能夠像格蕾修那樣調和十三英桀彼此之間的關係。
因為各種問題的暴露和危機,後期的逐火之蛾幾乎是處於一個類似於‘基金會’一樣的角色上——雖然依然遵守著延續人類文明的根本目的,但是本身的手段和位置都已經跨過了人類和崩壞的分界線,甚至在面臨危機的時候,逐火之蛾一度有過執行類似於‘聖痕計劃’的‘融合基因計劃’。
也就是放棄嚴格意義上的‘人類’身份,將人類基因和矽基生物崩壞獸的基因融合在一起,從而催生出一種新的介於碳基生物和矽基生物之間的東西,其中成功的算人類,不成功的自然是...基因融合的失敗品什麼下場不用多說。
這份計劃沒能施行的原因倒不是因為上層會議沒透過,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上層透過了這個決定才會有這麼一個反人類的計劃出現。
但是為什麼沒做...那是因為計劃還沒來得及正式施行,上層就因為崩壞的原因死完了。
對
就是侵蝕之律者事件,一次性炸了逐火之蛾所有的上層,除了mei博士,因為她當時還處於支配之律者事件的後遺症中,所以並沒有出席會議,而其他的上層人員則出於安全考慮以連線的方式進行了會議。
畢竟上一個透過網路進行攻擊的是識之律者,已經被解決了,所以他們完全沒考慮到會有侵蝕之律者這麼一個異類出現。
在其他能管事的死完了之後,自然就輪到當時地位最高的mei博士來負責——反正人類在侵蝕之律者事件之後也已經宣告失敗。
原本的‘融合基因計劃’是建立在量產融合戰士計劃成功之後,用於延續前文明的人類文明,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苟且偷生,但起碼能夠活下去,也不用寄望於未來的文明。
但是在文明失敗已成事實之後,沒必要硬頂著折騰。
換個說法就是——開擺了
如果不是因為在侵蝕之律者事件結束之後的凱文和華真的有堪比前文明的科幻作品裡面神話角色的力量,mei博士都不會考慮什麼...去月球試試。
單論結果的話,還不如不去呢,什麼都沒做到,還搭上了維爾薇。
不過從長遠來看,如果不是因為正面對抗了終焉之律者,恐怕在現文明的時候,也不會有創世華和超越者凱文這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