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藍玫瑰真的會出兵嗎?有心埋怨陳宜中、陸秀夫這些人,想想還是算了吧,這些人也是維護大宋的統治。
藍玫瑰被解除兵權,這樣的事是瞞不住的。蒙古方面的條件更加嚴厲,歲貢銀子從二百萬兩增加到一千萬兩,又增加了糧食、鐵器、絲綢和瓷器,這樣的條件大宋現在根本就支付不起,談判陷入了僵局。
藍玫瑰再也沒有訊息了,徽州的稅賦一兩不少,江南東路的各州也很平靜,這裡是對著蒙古大軍的方向,只要這裡沒事,臨安是安全的。談判沒有進展,蒙古使節回大都,和談不了了之。蒙古沒有退兵也沒有進攻,一切就維持著原樣。五月之後天氣炎熱起來,南宋朝庭也明白,夏天蒙古人是不會進攻的。安逸的生活又開始了,大家彷彿都忘記了戰爭,一片歌舞昇平。
對於陸秀夫提議,李庭芝堅守揚州已無意義,蒙古大軍在揚州城外築城圍困,揚州斷糧月餘。讓李庭芝退守江南,放棄揚州堅守常州。陳宜中知道李庭芝的為人,擔心李庭芝回來必然和陸秀夫一個陣營,因此說揚州不能放棄。可揚州已經危在旦夕。
一年夏季匆匆而過,秋風送來涼爽的時候,之有人記得戰爭離他們不遠了。
(第二部:紅顏至尊)第九十三章 隔岸觀火(一)
徽州城裡徽州軍總部顯得很忙,卻是忙而不亂。根據軍情處報告,蒙古大軍開始向長江北岸增兵,這一次調動的兵力,蒙古軍騎兵不多,絕大部分是蒙古漢軍和新附軍。種種跡象表明,蒙古軍這一次是傾力南下。阿里海牙為西路軍元帥,在荊州集結已經集中大軍二十萬,還在有兵力不斷開來。中路大軍集結在鄂州,伯顏為大元帥是蒙古軍最多的一路,二十萬大軍中蒙古軍佔有六萬之多。東路在滁州集結,統帥唆都兵力十萬。
長江北岸戰船密佈,水師艦船不多,大部分都民船,看得出來是為渡江部隊準備的。徽州軍佔領池州、銅陵之後,長江上已經有徽州軍一席之地,對此集中在長江對岸安慶的蒙古水軍,沒有任何反應。
在池州到銅陵中間梅龍,江邊是徽州水師大營,江岸邊建有水寨,裡面有戰艦,但是不多。對這樣的水師船,蒙古方面並不擔心。主帥方面有令,暫時不對宋軍開戰,特別是水師營上面飄飛的藍色大旗,也讓蒙古軍害怕,那是徽州軍。雖然到現在為止,徽州軍的水師還沒有在長江上有任何行動,但陸地上的威名已經深入人心。伐宋副元帥阿術傳令三軍,沒有命令不要動徽州軍。
就這樣又是多半年的時間,長江上相對的水寨誰也不惹誰,長江上的船也是暢通無阻,各人的船靠近自己方面航行,基本不越過江心。徽州軍從來不出擊,對面安慶的蒙古水軍統帥李之正都懷疑,徽州軍是否有水軍,是不是做一個樣子在那裡唬人?
可是李之正不大敢試,因為在八月間的時候,他派小股船隊,在江州向彭澤進行過試探攻擊,遭到江岸上投石機的轟擊,一百多條船最後沒有回來幾條。嚇得李之正再也不敢試探了,最少證明徽州軍長江沿岸防守嚴密。在江州的蒙古軍,也試著在陸地向彭澤進攻,每次都損兵折將,也變得老實起來。就這樣雙方維持著和平的局面,在炎炎的夏季罷戰修和,互不侵犯。
長江上的平靜並不代表著其他地方平靜,一年的時間,心情最糟的是哈日查蓋作為洪州的達魯花刺,監督這裡的鎮撫使紀春。本來炎熱的江南氣候就讓哈日查蓋心情煩躁,可是佔領饒州的徽州軍不斷的出擊,新附軍根本不是對手連連失敗,一旦被包圍就會投降,弄得到現在只有一個南昌城在手裡,周圍全是徽州軍佔領的地方。幾乎把南昌包圍了,這讓哈日查蓋是氣憤又擔心。徽州軍不好惹,連丞相都連吃敗仗,打得全軍覆沒,自己更不算什麼。饒州的駐防軍隊是徽州軍第一軍,叫什麼軍長,這個軍長是蒙古人心驚,新附軍膽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