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盡不實,但只要有三成是真的,那也是此番韃子入寇以來最令人振奮鼓舞的訊息。
諸多情報彙集在一起,讓朱由檢想到了一個人,一個與高陽息息相關的人,那就是三朝老臣孫承宗。
一個想法在朱由檢的腦中跳了出來。
注:按察司照磨,翻譯一下就相當於現在省檢察院裡管檔案的一個股級幹部。
第五十六章 廷議彈劾
早朝鼓聲一過,文武百官按照各自品牒序列徐徐進入奉天殿,三跪九叩大禮,山呼萬歲,一番流程走完才分列殿中。劉宇亮身為內閣首輔自然身居群臣首位。
這是劉宇亮出京之前最後一次參加朝會,朝會完畢按照慣例會被皇帝私下召見,奏對完畢便可以去內閣交接,走馬上任他這軍情督察事。這些事情都是已經定下的,雖然前途未卜,但朝會時的心情還是較為輕鬆的。
連日來朝會都是針對如何應對韃子做各種議論,終於定下了由首輔督查軍情這個折衷的方案,群臣滿意,皇帝也滿意。在朱由檢眼裡,大臣們最大的問題便是不敢用命,這才是導致朝廷的政令被推諉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即位後,有相當大的精力都是用在思考如何能保證大臣不謀私利上。天下勤王兵馬由盧象升統領,朝中又有楊嗣昌這樣的大戰略家坐鎮,朱由檢想不出除了不敢用命這個理由外,還呢有其他的原因。
所以,劉宇亮南下勢在必行,他朝會上自請出京督查軍事,使得朱由檢茅塞頓開。不過,今日朝會他還有更重要的決定要宣佈。
朱由檢令太監宣讀昨夜的軍報。尖厲而刺耳的聲音在奉天殿中迴盪,文武百官們豎著耳朵生怕遺漏了什麼,防止奏對時出了差錯。但聽完之後頓覺匪夷所思,高陽城一個地方上的小縣城,是如何拖住多爾袞左翼軍主力如此之久的?
很多人第一反應,這很可能是有人謊報軍功,但轉念一想,高陽彈丸小城,一沒有朝廷朝廷大臣在此,二沒有大軍在側。謊報軍功與否,能拖住韃子大軍都是匪夷所思的事。
朱由檢環視殿中文武百官,問道:“諸位臣工,都說說,你們都有何想法。”
皇帝話音方落,大臣們一陣竊竊私語。
楊嗣昌出班奏道:“賞功罰過,按成例去辦即可!”
大臣們聽到楊嗣昌如此建議,立即紛紛附和。朱由檢不滿的看了一眼楊嗣昌,這份軍報他昨夜第一時間便命人抄送到楊府,並且在硃批中加以暗示,怎麼今日卻如此不開?
“臣亦有本奏!”
出班之人是大理寺左少卿範復粹。朱由檢示意他暢所欲言。
“臣認為,高陽一戰雖然尚未取得實質戰果,但拖住多爾袞數萬大軍連日難發,為駐地勤王兵馬北上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實乃北虜入寇以來難得一次大勝,朝廷應當予以表彰,並且昭告天下!有功者重賞,有能力者提拔!”
朱由檢大為點頭,深以為然。範復粹這番進言簡直就是為自己接下來的安排鋪路,不由得多看了他幾眼,這個小老頭真是越來越招人喜歡了。敢進言勸諫的人朝堂之上有很多多,但既敢進言勸諫又能體察聖意的人可就鳳毛麟角了。
“範大人此言不妥!”
出班發言者是禮部左侍郎薛國觀,他上前一步,對御座上的朱由檢行了一禮。
“啟奏萬歲,臣認為範大人所言不妥……”
薛國觀自說自話,似乎完全沒主意朱由檢的逐漸冷下來的臉色。
範復粹反問道:“敢問薛大人有何不妥?”
“整件事不過僅僅是一封沒有切實證據的軍報,如果朝廷據此便定下賞功升遷,萬一將來有不實之處,朝廷又該如何處置?”
還真如薛國觀所說,群臣只不過是受到了皇帝的誘導才先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