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天之道,
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
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常有司殺者殺。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
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五章 孤男寡女
本章是,請訂閱的小夥伴早上7點後重新下載!
本書首發,其餘未經同意轉載的即為盜版,本章是,如果已經點了訂閱,請不要慌張,請訂閱的小夥伴早上7點後重新下載!不會多收錢的,感謝每一位讀者的支援!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樂與餌,過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