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利潤?”
李明沉思片刻,目光堅定地說道:“先拋售200萬股,落袋為安。剩下的繼續持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公司的業績表現。”張峰迅速執行指令,拋售200萬股,獲得資金1億,盈利4400萬((50 - 28)x200萬) 。
然而,市場的復甦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就在“啟明星”完成對“凌雲重工”和“優享生活”的投資後不久,市場突然出現了一波劇烈的回撥。這是由於部分經濟資料不及預期,投資者信心受挫,紛紛拋售股票。“星辰科技”的股價也未能倖免,從每股50元迅速回撥至每股40元。張峰心急如焚,再次向李明請示:“李總,‘星辰科技’股價跌了不少,我們要不要把剩下的也拋了?”
李明緊緊盯著電腦螢幕上的股價走勢和各類經濟資料,冷靜地分析道:“這次回撥只是市場的短期波動,‘星辰科技’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我們繼續持有剩下的300萬股。危機中我們都挺過來了,這點風浪算不了什麼。”
,!
果不其然,隨著更多積極的經濟資料公佈,市場信心逐漸恢復,“星辰科技”的股價再次上揚,最終穩定在每股60元。此時,“啟明星”持有的剩餘300萬股股票市值達到18億,相較於最初的成本盈利4000萬((60 - 28)x300萬 - 4400萬) 。
“凌雲重工”和“優享生活”在“啟明星”的支援下,也開始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凌雲重工”憑藉注入的資金,加快了研發進度,成功拿下了多個國際航空巨頭的大額訂單,股價從每股40元一路漲到了每股80元,“啟明星”持有的股權價值增長至32億,盈利12億(32億 - 2億) 。“優享生活”則趁著消費市場復甦的東風,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的營銷活動,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銷售額大幅增長,股價從每股50元攀升至每股70元,“啟明星”持有的股票市值達到21億,盈利6000萬(21億 - 15億) 。
李明並沒有滿足於眼前的成績,他深知市場瞬息萬變,必須不斷尋找新的機會。他將下一個目標鎖定在了新能源汽車的上游材料領域。經過深入研究,他發現了“瑞豐新材”,這是一家專注於鋰電池關鍵材料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儘管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股價從每股80元下跌至每股35元,但該企業擁有獨特的技術配方,產品效能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李明決定投入12億資金,以每股35元的價格買入“瑞豐新材”34286萬股(12億÷35)。在買入過程中,由於市場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前景看法不一,“瑞豐新材”的股價出現了較大波動。張峰在操作時,先以每股35元的價格掛出100萬股的買入單,剛成交一部分,股價就被迅速拉高至每股37元。張峰沒有盲目追高,耐心等待股價回撥。當股價回落到每股36元時,他繼續買入100萬股。隨後,他密切關注市場的買賣盤變化,瞅準時機,以每股355元的價格完成了剩餘14286萬股的買入,最終成功以均價每股3567元買入34286萬股,共花費122億資金。
在完成對“瑞豐新材”的投資後,李明馬不停蹄地帶領團隊與企業管理層溝通,深入瞭解企業的技術研發瓶頸和市場拓展計劃,為後續的合作與支援制定詳細的方案。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啟明星”在李明的帶領下,憑藉著對前世記憶的運用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一次次抓住機遇實現突破,而對“瑞豐新材”的投資,又將是他們在資本市場上的一次全新挑戰與機遇。
:()重生:股市大鱷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