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的下一步:收緊財政權力
青河縣改革的成功,使得顧晨在全省範圍內的知名度急劇上升,也讓市政府的權威受到了挑戰。趙建華意識到,僅靠外部施壓已無法阻止顧晨,他決定直接從財政權力上做文章,限制青河縣的資金流動,以此削弱改革的持續動力。
“從現在開始,青河縣的財政撥款審批許可權,必須收緊。”趙建華在市委常委會上果斷下令,“所有新增財政支出,必須報市財政局審批,並且需要市委常委會討論透過。”
吳斌點頭附和:“另外,我們可以透過專項審計,查一查青河縣的財政運作,看看有沒有問題。”
趙建華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改革往往意味著風險,我們要確保青河縣的財政改革沒有違規操作,否則,這不僅僅是改革的問題,而是紀律問題。”
這一招極具殺傷力。青河縣的財政改革依賴於資金的靈活運作,如果市財政局收緊撥款審批,那麼很多專案可能會因此陷入停滯。而一旦審計發現問題,顧晨的改革便會被質疑,甚至可能被叫停。
顧晨的應對:財政自治
“市裡要收緊財政審批許可權?”王立聽到訊息後,頓時皺起眉頭,“這豈不是變相切斷我們的資金鍊?”
顧晨沉思片刻,隨即冷笑:“趙建華的意圖很明顯,他是在逼我們後退。”
張景偉憤憤道:“要是撥款權都被卡死,我們的改革怎麼繼續?”
顧晨擺擺手,示意大家冷靜:“市裡管的是財政撥款,而我們的財政改革,核心目標是提高地方財政自給率,如果我們自己能創造足夠的財政收入,市財政局那邊即便拖延,也不會影響我們整體的改革程序。”
王立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我們要推動財政自治?”
“沒錯。”顧晨鄭重地點頭,“財政改革不是單純的撥款最佳化,而是要讓地方財政具備獨立造血能力。既然市財政局在撥款上掣肘我們,我們就要加快本地稅收改革,讓地方企業有更多動力發展,同時吸引更多優質企業投資。”
張景偉恍然大悟:“如果青河縣的財政收入能覆蓋主要支出,我們就能降低對市財政的依賴,趙建華的這一招,自然就不起作用。”
顧晨點頭:“正是如此。這次,咱們要打一場‘財政獨立戰’。”
產業招商的升級
為了增強青河縣的財政自主權,顧晨開始全力推動新一輪產業招商計劃。
這次招商的重點,放在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他親自帶隊,前往外省考察,並與多家企業洽談,試圖引進一批稅收貢獻大、成長性強的優質企業。
“顧縣長,你們青河縣雖然政策不錯,但我們企業最關心的,還是實際的營商環境。”在與一家新能源企業的洽談會上,企業代表直言不諱。
顧晨坦然一笑:“您有什麼顧慮,可以直接提出來。”
企業代表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主要是上層關係。我們希望入駐的地方,政策能夠長期穩定,不會因為地方領導更迭,導致政策反覆。”
顧晨點頭:“這個問題很現實,但我可以向您保證,青河縣的改革方向是省裡認可的,而不是某個領導個人的意志。此外,我們已經推動了一系列法制化措施,確保政策的穩定性。”
他話鋒一轉:“而且,青河縣的招商策略並不僅僅是稅收優惠,我們更關注企業的成長性。如果貴公司願意落戶,我們將提供配套的基礎設施支援、人才引進便利,以及最關鍵的——行政高效服務。”
企業代表若有所思,最後笑道:“聽顧縣長這麼一說,我確實有些動心了。”
幾天後,這家企業正式決定投資青河縣,成為青河縣財政自主計劃的第一批試點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