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萬江案的輿論戰在一夜之間迅速升級,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社交平臺上的討論更是異常激烈。有人支援調查組的行動,認為必須徹查權力與資本的勾連;也有人認為此案有失公允,可能是針對特定人士的打壓。更有一些商業力量暗中推波助瀾,利用資本操控話語權,試圖讓輿論倒向黎萬江。
與此同時,顧晨的調查組也迎來了新的挑戰——不僅要在法律層面鎖死案件,還要在輿論戰場上穩住局面,確保調查不會半途而廢。
---
輿論風暴升級
調查組辦公室內,氣氛壓抑而緊張。
王濤憤怒地拍著桌子:“外面的輿論已經完全失控了,某些自媒體直接給我們扣上‘干涉經濟’的帽子,甚至有官員在暗示,調查組是不是該收手了!”
林皓冷笑:“他們的手段太明顯了,先是製造焦慮,接著煽動情緒,最後逼迫我們停下調查。”
孫彤快速瀏覽著網路上的文章,臉色陰沉:“不僅僅是媒體,還有一些學者、企業家開始公開發聲,批評調查的影響。甚至有人在國際上放話,說我們的行動‘損害了投資環境’。”
顧晨合上檔案,目光銳利:“這說明,我們碰到了某些人的真正利益痛點。”
他頓了頓,語氣堅定:“既然他們要打輿論戰,那我們就奉陪到底。”
王濤點頭:“我們已經準備了一份公關策略,包括官方宣告、專家解讀、主流媒體報道等等。”
“行動馬上開始。”顧晨下令,“但這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一場‘精準打擊’。”
林皓挑眉:“你的意思是?”
顧晨冷靜地說道:“放出一部分關鍵證據,選擇性披露黎萬江在某些重大專案中的黑幕,讓公眾看到真相。”
孫彤有些擔憂:“如果提前放出,會不會影響後續的調查?”
“不會。”顧晨搖頭,“我們只公佈已經掌握且不影響核心審訊的內容,目的是打破對方的輿論攻勢,讓他們措手不及。”
---
精準反制
當天下午,調查組聯合主流媒體釋出了一篇深度調查報道,詳細披露了黎萬江如何利用資本網路操控市場,如何透過空殼公司進行利益輸送,甚至還涉及部分官員的協助。
與此同時,權威經濟學者也站出來進行解讀,指出資本無序擴張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強調監管的重要性。
一時間,輿論風向驟變。
“你們看新聞了嗎?之前那些說調查影響經濟的,現在怎麼不吭聲了?”
“太黑了!黎萬江居然能在市場上操控資金流動,難怪有些行業這麼亂!”
“支援調查組,必須把這些毒瘤清除掉!”
網路上的評論逐漸向有利於調查組的方向傾斜,而那些之前跳出來替黎萬江辯護的人,則開始變得沉默。
辦公室裡,王濤興奮地說道:“現在風向變了,那些想用輿論壓制我們的傢伙,恐怕要頭疼了。”
林皓也笑了:“這就是資訊戰的威力,打得他們措手不及。”
然而,顧晨卻沒有放鬆,他沉聲說道:“這只是第一步,對方不會輕易認輸,我們要做好迎接更強烈反撲的準備。”
---
資本反撲
果然,不到24小時,資本市場便開始劇烈波動。
一些與黎萬江有關的企業股價出現異動,短短几個小時內,大量資金進出,導致市場大幅震盪。同時,某些國際資本也開始發聲,質疑市場環境的穩定性,甚至有投行分析師公開表示,未來可能出現資本外流的風險。
“這明顯是對方的反擊。”孫彤皺眉,“他們想用市場波動製造恐慌,讓高層對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