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釋出會後,顧晨的強硬表態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引發反響。輿論的風暴暫時平息,但他心裡清楚,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沈斌和地方勢力不會就此罷休,他們背後的利益集團更不會坐以待斃。此刻,黨內、地方、商界的博弈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改革的步伐每推進一步,都將伴隨著更激烈的衝突。
顧晨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眺望著遠處燈火通明的城市。夜色深沉,他的思緒卻異常清晰。
“接下來,就看誰的棋下得更快、更準了。”他低聲喃喃道。
---
黨內的重新站隊
新聞釋出會後,黨內的高層會議緊接著召開。會議原本是例行的經濟工作討論,但所有人都清楚,這次會議的焦點必然會圍繞改革展開。
在會議開始前,顧晨就收到了王煒的提醒——“部分中間派開始動搖,他們的態度可能會成為接下來的關鍵。”
會議正式開始後,財政部的相關負責人首先彙報了近期經濟資料,其中包括改革政策的初步成效。一些資料表明,市場的調整正在逐步顯現出積極訊號,部分領域的增長勢頭良好,但也伴隨著短期的不穩定因素。
黃志強率先發言,語氣沉穩但鋒芒暗藏:“改革當然是好事,但我們也要考慮社會的承受能力。任何政策的推行,都要符合實際情況,不能操之過急。”
李昌偉附和道:“沒錯,改革的步伐需要更加穩健,尤其是面對外部環境的複雜性,我們必須留有餘地。”
顧晨微微一笑,淡然道:“黃書記、李書記,你們的顧慮我非常理解。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要兼顧穩定與發展,但不能因此停滯不前。穩定是改革的前提,但改革本身也是穩定的保障。如果我們因為短期的陣痛就放棄調整,那才是真正的不負責任。”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緩緩掃過會議室中的每一個人,繼續說道:“我更希望大家能看到現實。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困境,正是舊有體制弊端的集中體現。地方勢力、資本聯盟、權力尋租,這些問題不解決,改革就永遠走不下去。”
這番話說得毫不客氣,很多人都低下了頭,若有所思。而坐在一旁的中間派代表們,神色也開始有所變化。
會議結束後,一位長期保持中立態度的高層領導悄悄找到顧晨,低聲說道:“顧晨同志,最近局勢很複雜,我個人對改革是支援的,但你必須讓我們看到更明確的方向。”
顧晨微微一笑,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
“方向很明確,只要堅定改革的步伐,我們最終會迎來一個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市場和社會環境。到時候,你們每個人都會是改革的見證者和受益者。”
對方沉默片刻,點了點頭。
---
沈斌的暗招
就在黨內會議結束的同時,沈斌也沒有閒著。作為地方的代表,他很清楚,單靠輿論戰已經無法徹底撼動顧晨,他必須尋找新的突破口。
在江北省的一次經濟會議上,沈斌暗示性地提出:“地方政府的自主權應該得到進一步保障,中央的改革政策需要更貼合地方實際,不能搞‘一刀切’。”
這番話迅速被媒體捕捉,經過巧妙加工後,成了**“地方經濟受限於中央政策調整,企業經營困難加劇”**的輿論導向。
不僅如此,沈斌還聯合了幾位與他關係密切的地方大員,準備在即將召開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一項新的建議——“適度下放經濟管理許可權,給予地方更大自主權。”
顧晨收到訊息後,冷笑了一聲:“看來沈斌還是不死心,想借地方經濟的名義來爭取更大的權力。”
王煒皺眉道:“如果這項提案在經濟工作會議上獲得較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