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改革的深入推進
顧晨上任省財政廳副廳長後,雖然在最初幾周內受到了不少阻力,但最終依靠穩健的應對策略、堅定的改革方向,以及邱建國的支援,站穩了腳跟。
在他的推動下,財政廳正式成立了“財政資金評估與監督小組”,負責對全省各級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查,並提出改進方案。這一舉措,迅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關注,特別是那些習慣於“財權獨立”的市縣領導們,紛紛向省裡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顧廳長,這樣的稽核機制,會不會影響地方的財政自主權?”一次財政工作會議上,某地級市財政局長試探性地問道。
顧晨微微一笑,淡定地回答:“財政自主權當然要尊重,但我們也要考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平性。改革的目的,不是削弱地方財政,而是讓資金用得更透明、更高效。”
隨後,他又補充道:“如果地方財政使用得當,新的評估機制不會造成負擔,反而能幫助地方更好地爭取資金。”
他的回答,既堅定了改革的方向,又安撫了地方政府的情緒。
會後,幾位財政廳的中層幹部私下議論:“顧廳長還是有辦法的,既敢推動改革,又能穩住地方關係。”
政治資本的積累
除了財政系統內部的調整,顧晨也在逐步建立自己的人脈。
一次省政府的會議後,省長杜永年特意找到顧晨,問道:“聽說你的專項資金評估機制,已經開始在部分地市試點了?”
“是的,省長,目前有五個地市已經開始試點,初步反饋不錯。”顧晨回答。
杜永年點點頭,意味深長地說道:“財政問題,說到底是經濟治理的一部分。如果這次試點能取得成功,可能會對全省的財政體制產生深遠影響。”
言下之意——顧晨的改革,已經進入了省政府的核心視野。
顧晨聽出了他的潛臺詞,微笑道:“省長,財政改革只是第一步,未來我還想結合產業政策,推動更多結構性調整。”
杜永年露出一絲笑意:“好,繼續推進吧。”
這次對話,標誌著顧晨開始獲得省級領導層的認可,他的仕途,正在進入新的階段。
隱藏的對手
然而,顧晨的改革,也讓一些人感到不安。
財政廳副廳長徐同光,一直對顧晨持保留態度。
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他語氣不輕不重地說道:“現在財政評估機制推行得太快了,地方政府的壓力很大,我們是不是應該放緩一些?”
顧晨知道,這是在給他的改革製造阻力。
他沉穩地回答:“財政改革本就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因為壓力就停滯不前。我們會根據試點情況,適當調整節奏。”
這一回應,既表達了堅持推進的態度,又留下了調整的餘地,讓反對者無話可說。
徐同光看著顧晨,眼神微微閃爍,心裡暗自盤算著——這個年輕人,比想象中更難對付。
關鍵節點:省政府的經濟會議
很快,財政改革迎來了一個關鍵節點——省政府即將召開經濟工作會議,討論財政資金的最佳化與分配問題。
這次會議,直接關係到顧晨的改革能否進入全省推廣階段。
會議當天,省政府大樓內,各部門領導齊聚,圍繞財政體制改革展開激烈討論。
省長杜永年首先發言:“這次會議的重點,是如何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資金沉澱和浪費。”
接著,省發改委主任提出:“我們需要一個更加合理的資金調配機制,支援重點產業發展。”
隨後,財政廳廳長邱建國發言:“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新的財政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