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縣的夜晚,靜謐中透著隱隱的不安。省領導的調研剛剛結束,但顧晨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唐世明副省長的態度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他言語中的意味已然清晰——改革方向不錯,但資金流、管理透明度仍存問題。
這場博弈遠未結束,而他的對手們,顯然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
省政府的通報
第二天一早,王磊拿著一份剛剛從市裡傳來的檔案,臉色凝重地走進辦公室。
“縣長,省政府對青宏集團的調研通報出來了。”王磊一邊說,一邊把檔案遞過來。
顧晨接過檔案,目光掃過標題——《關於青河縣國企改革調研的情況通報》。
他迅速瀏覽,看到檔案中的重點內容:
1. 認可青宏集團的改革方向,肯定其在產業升級和國企治理方面的探索;
2. 指出企業資產管理和資金流動性存在較大風險,需進一步加強監管;
3. 強調幹部作風建設,要求加強廉政自查,確保國企改革公開透明。
顧晨合上檔案,神色淡然,但心裡卻已有判斷。
這是一個**“溫和的肯定,嚴厲的警示”,既認可了青宏集團的改革成效,又暗示資金管理問題可能成為突破口。更關鍵的是,通報中特意提到了“幹部作風”**,這顯然是省裡對市紀委調查的間接回應。
換句話說,省政府並未完全站在他這一邊,而是選擇了一種中立甚至帶有警示意味的態度。
王磊試探著問道:“縣長,這份通報對我們來說,是好訊息還是壞訊息?”
顧晨沉思片刻,緩緩道:“對我們來說,這意味著改革暫時站穩了腳跟,但敵人不會善罷甘休。他們會藉助‘資金管理問題’繼續發力。”
王磊點點頭,憂慮道:“如果市紀委真的抓住這一點,我們的麻煩就更大了。”
“他們想抓住的,是‘貪腐’的把柄,但我們沒有給他們機會。”顧晨嘴角微微一揚,目光堅定,“我們必須搶佔先機。”
---
趙海平的再度施壓
當天下午,顧晨接到縣委書記趙海平的通知,要求他立即前往縣委辦公室。
會議室內,趙海平坐在主位,神情嚴肅。幾名縣領導也已經到場,氣氛壓抑得令人喘不過氣。
顧晨掃視一圈,心裡冷笑——這擺明了是一次針對他的“圍剿”。
“顧縣長,省裡的通報你應該已經看到了吧?”趙海平開門見山,聲音沉穩,但帶著隱隱的威壓。
“看到了。”顧晨平靜回答。
趙海平點點頭,語氣意味深長:“省裡提到了資金流動性風險,市紀委也在調查你們的資金管理問題。你怎麼看?”
顧晨目光微微一閃,知道對方這是在試探自己的態度。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書記,您怎麼看?”
趙海平微微一愣,隨即笑了笑:“我當然希望青宏集團的改革能順利推進,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紀律問題。市紀委的調查,你要積極配合。”
“我一直在配合。”顧晨語氣平穩。
“那就好。”趙海平眯了眯眼,話鋒一轉,“不過,有些事情,你也要提前有個心理準備。市裡對這次調查很重視,甚至……可能會有更進一步的行動。”
會議室的氣氛陡然緊繃。
顧晨明白,趙海平話裡的“更進一步的行動”,很可能意味著市紀委將正式對他展開紀律審查,甚至……立案調查!
他深吸一口氣,淡淡一笑:“如果市紀委有任何問題,我隨時接受調查。”
趙海平的眼神微微一凝,顯然沒想到顧晨會如此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