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縣的政治鬥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表面上,省紀委的調查仍在按照程式推進,市裡的反對勢力也按兵不動,但顧晨知道,暗流已開始洶湧。他的每一個舉動,都被多個勢力緊盯著,而他自己,也在謀劃著反擊的最後一擊。
他必須找準時機,拉出幕後黑手,讓那些在陰影中操控局勢的人暴露在陽光下。
---
隱秘的突破口
深夜,顧晨的辦公室裡燈光依舊。王立、張景偉和幾名核心團隊成員圍坐在辦公桌前,氣氛緊張而凝重。
“我已經查到那份舉報材料的來源。”王立壓低聲音,拿出幾份影印件放在桌上,“這份材料最早出現在市紀委的內部信訪系統,但最關鍵的是,它在進入市紀委之前,曾被某個市政府官員私下修改過。”
“是誰改的?”顧晨沉聲問道。
“李志遠。”王立緩緩道,“市政府副秘書長,朱洪波的親信。”
張景偉皺起眉:“李志遠?他一直以來都低調謹慎,沒想到這次竟然親自出手。”
“不僅如此。”王立繼續說道,“我們還發現,李志遠和省紀委檢查組的劉世傑曾有過私下接觸,這次的調查,很可能是他們聯合策劃的。”
顧晨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冷意:“如果這是真的,那這不僅僅是一次針對我的行動,而是一場更大的政治佈局。”
“你的意思是?”張景偉試探著問道。
顧晨緩緩道:“市裡有人想借這次調查,不僅打壓我,還想進一步掌控青河縣的經濟和資源。他們用舉報信製造輿論壓力,再透過紀委調查施加政治壓力,最終達到逼迫我退讓,甚至把我徹底拉下馬的目的。”
眾人沉默片刻,王立忍不住問道:“那我們接下來怎麼做?繼續公開回應,還是想辦法反制?”
顧晨緩緩起身,走到窗前,看著遠方的夜空,緩緩道:“公開回應已經不足以改變局勢了。我們必須反擊。”
---
以攻為守
第二天,顧晨讓青河縣政府內部迅速行動,一方面加快財政資料的公開步伐,增加透明度;另一方面,他私下聯絡了幾位在省裡有影響力的官員,希望藉助更高層的力量打破市裡的圍困。
與此同時,他讓張景偉暗中聯絡幾家有影響力的媒體,開始反向放風——市裡的某些勢力正利用紀委調查打壓改革派,企圖操控青河縣的經濟命脈。
很快,這些訊息在市裡悄然流傳開來,一些中立派開始對這次調查的動機產生懷疑。而市紀委內部,也開始出現分歧。
“這次調查本來是針對財政問題的,但現在似乎成了政治鬥爭的工具。”一名紀委內部人士私下議論道,“我們到底是在查財政,還是在幫某些人清除異己?”
“顧晨做的那些財政改革,明明是有成效的,我們這樣查下去,不是正好讓那些貪腐分子得利?”
顧晨的反制手段,開始發揮效果。
---
反擊的關鍵證據
與此同時,王立帶人調查李志遠,終於找到了一條關鍵線索——
“我們查到了李志遠私下修改舉報材料的證據。”王立興奮地將一份檔案放到顧晨面前,“這是他在市政府內部郵件系統裡的記錄,他在舉報材料被提交市紀委之前,修改過其中關於‘財政違規’的部分,刻意誇大了青河縣的財政問題。”
顧晨接過檔案,仔細看了一遍,嘴角微微上揚。
“很好。”他緩緩道,“有了這份證據,我們就可以直接反擊了。”
他深吸了一口氣,隨即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請幫我約省紀委的一位負責人,我有重要材料要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