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表態後的青州市局勢
省委正式表態支援青河縣的財政改革,並要求相關經驗適時推廣的訊息一出,青州市政壇再次掀起波瀾。市政府內部的氣氛驟然緊張,趙建華的臉色格外陰沉。
“省委明確支援青河縣,這意味著我們的對策徹底失敗了。”組織部長吳斌嘆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一絲不甘。
“失敗?”趙建華冷笑一聲,眯起眼睛,“這才剛剛開始。”
吳斌一怔,不解地看著他:“省委的態度已經定了,難道還有翻盤的可能?”
趙建華語氣陰沉:“省委的態度只是‘適時推廣’,並不是立即在全市推廣。也就是說,他們還在觀察。如果我們能找到青河縣改革的漏洞,或者製造一些不可控的局面,讓省委看到負面影響,那這場改革還能繼續下去嗎?”
吳斌皺起眉頭:“你是說……製造輿論風波?”
“輿論、資金、幹部隊伍的穩定性,只要能挑出問題,省委就不得不重新考慮。”趙建華冷靜地說道,“青河縣的財政改革已經對全市的權力格局造成衝擊,如果我們不做點什麼,接下來市政府的權威將大大削弱。”
他頓了頓,繼續道:“此外,顧晨的個人影響力也在上升,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威脅。”
吳斌若有所思地點頭:“那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
趙建華眼神一冷:“既然他強調財政公開透明,我們就從這裡入手,看看他的‘透明’到底有多少貓膩。”
輿論戰的反撲
趙建華的計劃很快付諸實施。
一週後,幾家省內的媒體突然刊登了一篇關於青河縣財政改革的“深度調查”報道,標題醒目:《財政改革背後的隱憂——青河縣改革是否走得太快?》。
文章表面上是客觀分析,但字裡行間卻在暗示青河縣的改革可能帶來財政風險。例如:
資金短缺問題:報道中援引“匿名知情人”稱,青河縣的財政改革在短期內削減了一些不必要的開支,但隨著公共服務支出的增加,財政缺口可能會越來越大。
基層幹部的牴觸情緒:文章稱,一些鄉鎮幹部反映,由於財政改革,過去可以靈活使用的專項資金被嚴格管控,導致基層政府運作困難。
企業稅收調整的隱患:文中還提到,青河縣對企業的稅收扶持政策雖然短期內吸引了一些投資,但長期來看,可能會影響財政收入穩定性。
這篇文章迅速在全省範圍內傳播,引起了廣泛討論。
更麻煩的是,趙建華還安排了一些人,以市政府的名義向省財政廳提出“諮詢”,詢問青河縣的財政改革是否存在超出政策允許範圍的行為。
省財政廳不得不對此進行調查,這讓青河縣的改革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顧晨的應對
面對突如其來的輿論戰,顧晨並未驚慌,而是召集縣政府核心班子緊急開會。
王立氣憤地把那篇報道摔在桌上:“趙建華果然不會善罷甘休!這篇文章看似中立,實則處處在挑撥離間!財政缺口?資金管理僵化?這些根本是無中生有!”
張景偉皺著眉:“但不得不承認,這種輿論會對我們的改革帶來衝擊。尤其是省財政廳如果開始調查,短期內會影響改革的推進。”
顧晨翻閱了一遍報道,嘴角微微上揚:“趙建華想用這一招,恐怕是低估了我們的應變能力。”
他抬頭看向眾人,目光堅定:“首先,我們不能被動應對,必須主動出擊。宣傳部門要立即聯絡省內主流媒體,邀請他們到青河縣實地採訪,讓他們親眼看到改革的真實效果。”
趙欣點頭:“我馬上去安排。”
顧晨繼續道:“其次,我們要讓資料說話。財政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