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堅定:“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基層幹部的培養上,讓他們真正理解改革的意義,而不是簡單地執行命令。同時,要加強對外溝通,讓上級看到改革帶來的正面效果,而不是隻看到衝突和問題。”
---
與此同時,市裡的一些勢力並沒有停止對顧晨的施壓。
一週後,市裡的一家媒體突然刊登了一篇文章,影射青河縣的財政改革“缺乏統籌考慮”,甚至暗示部分資金流向存在“灰色地帶”。儘管文章沒有直接點名,但熟悉內情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篇文章的矛頭直指顧晨。
王立拿著報紙,怒氣衝衝:“顧縣長,這是市裡在故意製造輿論,給咱們施加壓力!”
顧晨看了文章,臉色冷靜:“輿論戰是他們慣用的手段,我們不需要慌亂。”
張景偉皺眉道:“但如果市紀委借這個機會介入調查,恐怕會讓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顧晨點了點頭:“他們的目的,就是想讓我背上‘財政問題’的汙點,哪怕沒有證據,也能在輿論上製造壓力。”
他看向王立:“安排人手,蒐集這家媒體的背景資訊,看看背後是誰在推動。同時,我們要儘快召開一次公開的財政說明會,把所有賬目公開透明地展現給公眾。”
“還有,”他目光銳利,“這次我們不能只是被動回應,既然對方想用輿論打擊我們,那我們也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王立點點頭:“您的意思是……?”
顧晨冷笑一聲:“我們也可以請一些媒體,來一場關於市裡財政管理的‘深度調查’。”
反擊的序幕
很快,青河縣政府召開了一次公開的財政說明會,向外界展示了財政資金的流向和使用情況。與此同時,一些省級媒體也開始關注青河縣的財政改革,對其成效進行了正面報道。
而就在同一時間,一篇關於市財政管理問題的深度報道,也悄然出現在某家財經媒體上。文章詳細分析了市財政的支出結構,甚至提到了某些資金使用上的“不合理”之處。雖然沒有直接指向朱洪波,但已經讓外界開始質疑市裡的財政管理是否真正透明。
輿論的天平,開始向顧晨傾斜。
市裡顯然沒想到顧晨會採取如此直接的反擊,朱洪波在一次會議上,臉色陰沉,語氣冷淡地說道:“青河縣的工作,還是要加強統籌,不能讓輿論引導政府決策。”
而顧晨,則在縣政府辦公室裡,冷靜地看著局勢的變化,心裡清楚,這場較量,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