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改革的輿論戰暫告一段落,顧晨成功扭轉了局勢,穩住了財政廳的陣地。然而,他很清楚,真正的博弈並未結束。
反對勢力雖然暫時收斂,但他們不可能善罷甘休,尤其是那些利益受到直接衝擊的人,他們一定會尋找新的方式,試圖扳回一城。
果然,新的攻擊很快到來,而且手段更加隱秘,也更加致命。
---
匿名舉報
這天早晨,財政廳辦公室內,王煒神色匆匆地走進來,手裡拿著一疊檔案。
“廳長,最近有幾封匿名舉報信,內容針對您本人。”
顧晨眉頭一皺,接過信件,隨手翻看。
信中指控他“在財政改革過程中涉嫌權力尋租,打壓異己”“與某些企業存在不正當經濟往來”,甚至還有人暗示,他在某些地方政府擔任財務領導時,曾做出“損害地方利益的決策”。
“這些東西是誰送來的?”顧晨目光冷靜地看向王煒。
王煒低聲道:“有的是直接寄給省紀委的,有的是透過網路平臺匿名釋出的,我們剛剛從宣傳部那邊得到訊息,這些舉報已經被部分媒體捕捉到,正在醞釀成為新聞熱點。”
顧晨放下信件,神色如常,“看來,有人不甘心。”
他心中冷笑,這種手法並不新鮮。
當一個官員的政策無法被正面阻止時,最常見的攻擊手段便是質疑其個人清廉,哪怕沒有證據,只要輿論持續發酵,就會讓他的形象受損,甚至影響到省委的信任。
“廳長,我們要怎麼應對?”王煒語氣有些急迫。
顧晨淡然一笑,“不用急。讓宣傳部門繼續關注網路輿論,不要主動回應,也不要做過多辯解。真正值得重視的,是紀委方面的反應。”
王煒點頭,但仍然有些憂慮。
“放心,既然對手選擇了這種手段,那就說明他們已經失去了正面抗衡的能力。”顧晨語氣篤定,“這說明,我們的改革正在發揮作用,也說明——他們開始害怕了。”
---
紀委的態度
果然,沒過多久,省紀委正式介入,開始就舉報信上的問題進行調查。
這天中午,紀委的兩名工作人員來到財政廳,帶走了一些財政改革專案的相關資料,同時向部分廳內官員詢問情況。
下午,紀委書記李慶東親自給顧晨打來了電話。
“顧晨,這次的舉報信,你應該已經知道了。”李慶東的語氣平靜,卻透著一絲警告的意味。
“李書記,我當然知道。”顧晨微微一笑,“其實,我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動作。”
李慶東沉吟片刻,道:“紀委必須調查,這是程式上的要求。但我可以告訴你,我們內部已經有了一些判斷。這些舉報信,看似詳實,實則漏洞百出,很多指控甚至連最基本的事實都對不上。”
“但問題是,舉報信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真的查出什麼,而是為了在政治上製造壓力。”
顧晨點點頭,“所以,我並不擔心調查的結果,而是擔心他們在調查過程中製造輿論,利用輿論影響省委的判斷。”
“你能想明白就好。”李慶東語氣緩和了一些,“不過,你還是要謹慎,最近紀委內部也在進行整頓,某些人不一定會站在你這邊。”
顧晨心中瞭然,紀委雖然是反腐的核心力量,但並非鐵板一塊,有些人可能真的秉持公正,而有些人,未必不會被利益集團所影響。
“我會小心的,李書記。”顧晨鄭重地說道。
“很好。”李慶東緩緩道,“另外,我建議你近期低調一些,等調查結束,再繼續推進改革。”
“李書記的意思是,讓我暫時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