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斌的倒臺,在政商兩界掀起了巨大波瀾。許多曾與他有過利益往來的官員、企業家紛紛開始重新評估形勢,一些人試圖迅速切割關係,而另一些人則擔憂調查範圍進一步擴大,影響到自己。
顧晨深知,雖然沈斌已落網,但這場鬥爭遠未結束。
---
政商格局的震動
在一處低調奢華的私人會所內,一場隱秘的會談正在進行。
幾位商界大佬圍坐在圓桌前,氣氛壓抑而沉重。
“沈斌完了,他的案子已經進入司法程式,接下來,很可能會順藤摸瓜,牽扯出更多人。”一個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低聲說道。
另一位戴著金絲眼鏡的企業家沉思片刻,說道:“現在的關鍵,是我們該如何自保。”
“是啊,顧晨的改革態度強硬,他的目標不僅僅是沈斌,而是整個舊有的利益網路。”有人附和道。
坐在主位的周建國緩緩開口:“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兩件事。第一,迅速調整業務佈局,剝離高風險資產,減少不必要的曝光。第二,我們要想辦法和顧晨那邊建立某種程度的聯絡,至少,不能被他視為徹底的對立面。”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心裡各自權衡著接下來的策略。
---
黨內的微妙變化
與此同時,在一場閉門會議上,顧晨面對著一群嚴肅的同僚。
一名年長的官員緩緩說道:“沈斌的案件影響深遠,市場一度動盪,社會輿論也出現了不同聲音。顧晨同志,你怎麼看?”
顧晨沉穩地回答:“市場短期內的波動是難以避免的,但從長期來看,這場改革是為了建立更公平、透明的經濟環境,只有解決了根本問題,市場才會真正穩定。”
另一名官員點點頭,但語氣仍然謹慎:“你的決心我們理解,但改革需要平衡,尤其是在經濟形勢複雜的情況下,我們要注意控制風險。”
顧晨微微一笑:“正因為風險存在,我們才更應該加快改革步伐,而不是停滯不前。”
眾人沉默了一會兒,有人投來讚許的目光,也有人目光閃爍,顯然在衡量自己的立場。
---
隱藏的反擊
儘管沈斌被調查,但他留下的影響並未完全消失。
某晚,顧晨正在家中批閱檔案,忽然接到吳昊的電話,語氣異常嚴肅:“領導,我們發現,有人在幕後操縱輿論,試圖引導社會情緒,質疑你的改革措施。”
“什麼情況?”顧晨眉頭微皺。
“有幾個媒體賬號開始頻繁釋出針對你的文章,內容包括‘過度干預市場導致企業信心下降’、‘政商關係緊張,影響投資環境’等言論。”
顧晨冷笑:“看來,還是有人不甘心。”
吳昊繼續彙報:“不僅如此,我們懷疑有一股資本正在試圖製造新的市場波動,可能意圖透過經濟手段施壓。”
顧晨沉思片刻,說道:“先保持關注,同時,我們也要做好應對預案。”
---
新的佈局
面對隱秘的反擊,顧晨並沒有被動防守,而是開始主動佈局。
他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指示相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防止資金異常流動。同時,他安排專家團隊,透過官方媒體解讀改革的長期利好,引導輿論向積極方向發展。
此外,他還私下會見了一些商界人士,向他們傳達改革的真正意圖,以穩定企業界的信心。
一位知名企業家在會後私下對人說道:“顧晨的態度很堅定,但他並不是一意孤行,而是願意聽取合理的建議。這一點,讓人多少有些放心。”
隨著一系列措施的推進,市場情緒逐漸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