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司一步步走向正軌,王旭心中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戰略規劃。他知道,任何企業都無法僅憑藉一時的成功就穩坐釣魚臺,必須始終保持緊迫感和危機感,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眼下,隨著國內市場逐漸飽和,他的目光已轉向了國際化的未來。
今天,公司舉行了一次關於“全球化戰略”的特別會議,參與者包括各部門的核心高層、市場部以及技術研發團隊的負責人。王旭在會議開始時簡潔有力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我們現在的成功只是階段性的,我們不能停滯不前,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佔領市場份額,甚至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李彤作為公司副總,負責市場運作,她深知這個戰略的重要性。“王總說得對,國內市場已不再是我們能單獨依賴的‘陣地’,我們必須向海外拓展。”她開始分析當前公司在國內市場的表現,“我們的產品已經擁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但要突破更大的市場,還需要有更強的技術支援與創新。特別是在高階使用者群體的需求上,我們的技術優勢尤為明顯。”
王旭點了點頭:“對,技術是我們進入全球市場的最大武器,但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打破國內與國外市場之間的壁壘,提升全球消費者的認知度。”
“我建議,我們可以從最具潛力的幾個市場入手,逐步滲透。比如x國、Y國這些新興市場,它們的需求已經逐漸向高科技產品傾斜。”李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時,我們可以考慮在這些市場設立合資公司或辦事處,直接和當地企業展開合作,借力發展。”
“合資公司或辦事處的形式,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當地的市場需求和文化特點,快速反應。”王旭補充道,“不過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我們必須特別小心,選擇那些有一定技術積累和市場資源的企業,避免與一些缺乏實力的公司合作,導致資源浪費。”
其他高層也紛紛發表了意見。技術總監張建華提出:“全球化佈局,不僅僅是產品的銷售,更重要的是技術的引入和本地化研發。我們可以考慮在一些重要的市場中設定研發中心,招募當地的技術人才,進行定製化研發,這樣能更好地迎合當地市場的需求。”
王旭很認同這一點,畢竟,單純依靠外包生產或者是純粹的進口產品,永遠無法與本地競爭對手拉開足夠的差距。結合技術研發的本地化,將會是他們進入新興市場的關鍵一步。“非常好。那我們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收集市場資料,分析消費者的偏好,並在此基礎上最佳化產品。”王旭做出了指示。
會後,王旭和李彤還有技術團隊的負責人張建華進行了單獨的會談。張建華提出:“王總,雖然我們的技術已經逐步完善,但面對國際市場,我們的研發團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頂尖團隊的合作,尤其是在人工智慧、大資料等前沿技術的應用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王旭沉思片刻,點頭道:“我理解,國內的研發團隊與國際一流企業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採取‘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我們可以透過與國際領先企業進行技術合作,藉助他們的技術優勢,同時提升自身研發團隊的能力。”
張建華看著王旭,眼神中透出一絲讚許。“王總的思路非常清晰。這種做法不僅能加速我們的技術提升,還能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趕上國際化競爭的步伐。”
隨著這場討論的深入,王旭對公司未來的規劃越發明確。他知道,國內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單純依靠現有的優勢無法支撐長久的發展。未來的成功,必定來自於技術創新、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的多重發力。而國際市場,尤其是那些新興市場,將是公司實現飛躍的關鍵一步。
接下來的幾個月,王旭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