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遼、鄧艾聞言,相視一眼,兩人皆是心思縝密之人,亦懂此中道理,皆無反駁,遂引文舜之令紛紛下令撤兵。就在此時,密林內忽地傳來一陣嘶吼聲響。
“文子熹!!我大魏兵強馬壯,猛將如雲,國力傾覆天下,遲早一統江山。今日之恥,我曹子文來日必定十倍奉還!!”
文舜聽言,卻無生怒,反而縱聲大笑,甚有不世雄主之氣概,扯聲喝道。
“曹子文你乃我手下敗將,豈敢言勇!?我西唐泱泱大國,如今更得西川之地,你大魏若敢來犯,比教你等死無葬身之地也!!”
文舜聲震四野,如若龍嘯千里,陣內將士兵卒聽言無不精神大震,眼裡發光。文舜喝畢,只聽得密林內一陣巨響轟起,卻並不聽得曹彰回話。
天色漸漸昏暗,在密林內的某處,曹彰一劍砍折一棵參天大樹,金目殺氣洶騰,在內心暗裡怒吼發誓道。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伐吳之戰
“文子熹,我不殺你誓不為人!!”
於此,文舜收兵撤走,曹彰在郝昭計策之下,成功從唐兵的包圍下逃脫。建平戰事,到此告一段落。文舜收兵歸去時,王雙已取了巫城。曹彰棄城而逃,巫城內並無魏兵把守,城內百姓見唐兵衝來,並無抵抗,立馬便將城池獻了,王雙因此不費吹灰之力便得了巫城。當夜,文舜引兵入城,大設宴席,犒勞三軍,又於巫城一面整備兵馬,一面遣人通報西唐王文翰,報說戰果。
而自巫城落入文舜之手,西川再無戰事,西川四十一州皆歸納於西唐。西唐殲滅蜀國,盡取西川之地,兼之涼、雍、並三州,還有河內、河間兩郡,國境之廣盛,直逼曹魏。
且說曹操於三江口操練水兵已久,當時西唐尚與蜀漢於成都決戰。曹操意欲早克東吳,遂引兵大進西川,趁西唐與蜀漢兩敗俱傷之時,盡得漁人之利。曹操遂欲大起兵馬渡河進軍,劉曄進諫。
“陛下不必急於一時。如今我軍雄踞三十六萬兵馬在此。東吳僅有五萬兵力,如何抵擋我大魏雄軍!?陛下何不遣使進往東吳大寨,說明利害,教那魯子敬率眾投降,以免生靈塗炭。”
曹操聞言,眉頭一挑,凝聲而道。
“只怕東吳賊子冥頑不靈,不肯就範!”
“陛下不必多慮。若周公瑾尚在人世,此人膽識過人,韜略絕倫,且在東吳威望極高,或敢與我軍決一生死。但如今周公瑾已然逝世,魯子敬此人雖有謀略,但卻無周公瑾那般膽識。陛下可修書一封,遣使而去,或有奇效。如若魯子敬願降,我大魏可不費吹灰之力得之東吳,不但可儲存兵力,更能取東吳之士為前驅,從交州而出,攻打西川。我軍則從江陵而出,殺入建平,兩軍齊出,不需半年,便可攻克西川。到時,就憑區區一西唐小國,如何能抵擋我大魏雄軍!?不出數年,陛下便可一統江山,終結亂世!!”
劉曄侃侃而談,曹操聞言大喜,捂掌大笑,連聲道好,遂修書一封,遣使而去東吳大寨。卻說另一邊,魯肅於長江邊設下大寨,遙望江南岸旗幡隱隱,戈戟重重,魯肅心知曹操不久定將進軍伐吳,遂與眾將商議。
“曹孟德於三江口聚兵三十六萬,號稱四十萬兵馬。我軍僅有五萬兵力,與彼軍硬戰,無疑是螳臂擋車,以卵擊石。諸公可有計策!?”
魯肅話音剛落,席下一聲怒吼,猶如虎嘯。魯肅定眼一望,見那人身形魁梧,雙臂碩長,渾身孔武有力,一看便知有萬夫莫當之勇,正是東吳虎賁上將之一,甘興霸也。
“大都督豈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區區數十萬魏賊,於某眼中,盡如兒戲也!!”
甘寧虎目生光,怒聲而喝。魯肅聞言,不怒反喜,急問道。
“興霸此言怎講!?”
“魏人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