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波折,咸陽城的危機得以解除,趙瀾再次獲得了秦始皇的賞識。然而,此時的天下局勢卻愈發嚴峻。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起義的烽火迅速蔓延。各地百姓紛紛響應,反秦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秦始皇緊急召集大臣商議對策。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大臣們各抒己見。有的主張武力鎮壓,有的則認為應當採取安撫之策。
趙瀾站出來說道:“陛下,如今起義之勢已成燎原,單純的武力鎮壓恐難奏效。當務之急,應先查明起義的根源,解決百姓的疾苦,方能平息民怨。”
李斯反駁道:“趙瀾,你此言未免過於天真。這些亂民造反,就應當以雷霆手段鎮壓,以儆效尤。”
趙高在一旁陰陽怪氣地說:“李丞相所言極是,若對亂民仁慈,只會讓他們更加肆無忌憚。”
趙瀾據理力爭:“陛下,百姓之所以起義,實乃苛政所逼。若不改變現狀,即使鎮壓了這一波,還會有更多的人起來反抗。”
秦始皇沉思片刻,說道:“趙瀾,朕命你前往起義之地,查明真相,擬定應對之策。”
趙瀾領命而去。他帶著一隊親信,日夜兼程,趕往起義最為嚴重的地區。
一路上,所見皆是滿目瘡痍,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趙瀾心中感慨萬千,更加堅定了要為百姓謀福祉的決心。
到達目的地後,趙瀾深入民間,與百姓交流。他發現,苛捐雜稅、繁重的勞役讓百姓們苦不堪言,已經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與此同時,起義軍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陳勝、吳廣雖然舉起了反秦的大旗,但隨著勢力的擴大,內部的權力鬥爭也日益激烈。
趙瀾決定利用這一矛盾,分化起義軍。他找到一些對陳勝、吳廣的領導方式不滿的將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說他們放下武器,迴歸朝廷。
在趙瀾的努力下,一部分起義軍將領開始動搖。然而,就在此時,趙瀾的行動被陳勝、吳廣察覺。他們派出軍隊,對趙瀾進行圍剿。
趙瀾陷入了困境。但他並沒有慌亂,而是帶領親信巧妙周旋,躲避著起義軍的追捕。
在逃亡的過程中,趙瀾意外結識了一位名叫林風的義士。林風原本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因不堪忍受秦朝的暴政而投身起義軍。但他對起義軍內部的混亂和爭鬥感到失望。
林風被趙瀾的真誠和為百姓謀福的決心所打動,決定幫助他。在林風的幫助下,趙瀾終於擺脫了起義軍的追捕。
然而,此時的秦朝內部也發生了重大變故。秦始皇在一次出巡途中突然病重,趙高和李斯趁機封鎖訊息,密謀篡改遺詔,扶持胡亥繼位。
趙瀾得知這個訊息後,心急如焚。他深知一旦胡亥繼位,秦朝必將陷入更加混亂的局面。
他決定冒險返回咸陽,阻止趙高和李斯的陰謀。但此時的咸陽城已經戒備森嚴,趙瀾要如何才能突破重重阻礙,拯救秦朝於危難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