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竟然言而無信,咱們何時答應了皇后攝政。”
“不錯,參政與攝政雖只有一字之差,但這意思可是差之千里。”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若是陛下有個萬一,那這大周豈不是就成了皇后的天下,我等絕不能容忍此事發生。”
“一介女流,參政本就已是破例,竟還妄想更進一步。”
英國公坐在上首,臉色陰沉,聽著眾人吵嚷不休,卻沒一個可行的法子,冷聲打斷。
“夠了,聖旨已下想要更改已是不可能了,與其做無謂的爭吵諸位不如想想該如何應對才是正理。”
有的人懾於英國公的威勢不敢出聲,卻有人不怕他,一個老臣反問道,“英國公,此事你是牽頭的,如今出了這樣的事情,你卻一聲不吭,反倒說教起我們來了。”
英國公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是我牽頭的不錯,但不遵約定的陛下,你們有本事去找陛下。”
眾人一陣無言,心中暗罵,老不死的,若非看在你是寧王的外祖父份上,輪得到你說教我們,如今出了事,竟然耍起了無賴。
英國公接著道,“依我之見,此事既然已成定局,就這樣吧,眼下咱們要謀劃應該是另外一件事情。”
,!
有人猜測出了他的意思,“英國公的意思是,儲君之位?”
英國公點點頭,“不錯,皇后雖然參政,但她終究越不過陛下,成不了大氣候,可儲君之位卻是關乎我等家族的百年傳承,孰輕孰重想必諸位心中自有衡量。”
眾人一陣沉默,許久後有人出聲道,“好,那就依國公之意,但陛下眼下似乎並無立儲之意。”
英國公淡聲道,“此事急不來,尚需徐徐圖之,況且寧王年紀尚小,陛下又春秋鼎盛,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有等。”
“國公的意思是要我們什麼也不做,就等著寧王長大?”
英國公道,“自然不是,雖然要等待卻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都不做,相反我們能做的有很多,比如文臣的支援,還有武將的立場,我等都可盡力爭取。”
有人卻追問道,“國公所言不錯,只是我尚有一疑問,陛下為秦王賜名宸,我斗膽猜測陛下怕是屬意秦王為儲君,聖意不明,總不能最後我等的努力都化為空談,到時豈不成了笑話。”
英國公的眼神卻無比的自信,“大周立嫡立長乃是太祖所定,傳承五代未曾有變,秦王即便是皇后所出又如何,寧王才是嫡長子,陛下終究不能逾越禮制,所以大周的太子只會,也只能是寧王。”
不少人跟著點頭,“不錯,立嫡立長乃是祖制,陛下絕不會公然違背祖制。”
“我相信國公所言。”
有人附和,自然就有人緘默不言,那些附和英國公的大都是武將,而諸多老臣卻心中暗自譏諷,就寧王那身子骨能不能活到封太子的那一天都說不定。
秦王怕才是眾望所歸,再說陛下何等英姿,怎會容忍他們這些臣子干涉太子之位,如此大張旗鼓的結黨營私怕是早晚會被清算。
幾個老臣目光交匯,只是一個眼神就明白了一切。
還是遠離英國公為妙,他們都已經老了,過不了幾年都要告老還鄉,此次之所以妥協,也是因為陛下給出的條件足夠誘人,比如告老之後的尊榮,後輩的仕途,兩位長公主的婚事及諸位皇子的親事。
畢竟誰家也不缺年紀合適的後輩,不論男女。
:()昭和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