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南京時,還時時刻刻謹小慎微,處處示人以低調,這也為他迎來了不錯的口碑。而高時明呢,也樂得如此,遊山玩水便輕易得了一樁大功在身,何樂而不為呢?
在高時明看來,萬歲爺派了盧象升收復山東濟寧到揚州的大運河沿岸,絕對是選了最合適的人。所以,在乘坐海船冒險來南京時,他還對旬月之內收復運河兩岸,恢復南北交通有著九成以上的信心。但隨著他在鎮江、蘇州、松江等地遊玩日久,所得到的一切關於江北戰事之訊息竟沒一個能讓人順心。在這種情形下,所為遊山玩水,也大多數時間都是意興索然,神思不屬。
最終,隨著江北局勢的持續糜爛,盧象升在徐州寸步難進,無尺寸之功。這使得高時明若坐針氈,說到底身為太監的他對紫禁城對皇帝有著天然的依賴,不論在外面出鎮地方有多麼風光,他們這種人的根子都在紫禁城,在皇帝那裡。如果一旦與這個根子的聯絡被掐斷了,他們就好像斷線的風箏,一切權力的根源也隨之全部失去,那地方上的文武官員們誰還會在意一個閹人?
正是這種對北京的天然依賴與內心無時不刻存在的危機感,使得高時明前所未有的倍感折磨。就在這個當口,三衛軍大敗太平府叛軍的訊息傳來,同時李信收拾魏國公的一切明裡暗裡手段也被密探一一傳遞過來。高時明終於下定決心,返回南京。他從南京官員們搖擺不定的態度中,看到了一些極其隱晦的東西,而這些隱晦的東西也正是掐斷他與北京之間天然聯絡的一柄利劍。
所以幾經考慮之下,他決定要試探試探南京官員們對他的態度,同時鎮虜侯李信的大腿一定要牢牢抱住,畢竟兩人在太原時有過一段極其愉快的合作經歷,而且他還在那個囊括了幾乎所有晉商的商社中擁有股份。總而言之,外界傳言中的李信刻薄寡恩,這與高時明印象中的李信大相徑庭。
在高時明眼中,李信還是個十分念舊與顧及舊情的人,甚至可以說有些迂腐和優柔寡斷。但這些並非英雄該有的氣質卻沒有影響他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峰。只要李信還顧念舊情誼,那麼他高時明在江南的地位至少就可以牢牢保住。同時,他也在慶幸,自己得了這個出鎮江南兩省的差事後沒有過於高調,而是夾著尾巴做人。雖然說起來不免要讓宮中那些隨堂太監們取笑,但這種謹小慎微卻為他今日的出清產生了不小的正面效果。
畢竟,沒有和南京的官員們發生齟齬,那些人也不至於有心置自己於絕地。不過,很快高時明的一顆心就懸了起來,因為李信竟然藉口委婉的拒絕了他的求見。
第七百九十一章 深談一夜
高時明被李信拒見之後心懷忐忑,但他又對南京兩眼一抹黑,連個能打探訊息的熟人都沒有,而城中官員們也都失去了此前對他的殷勤,更無一人上門。只好坐立不安的待在應天府為他安排的住處裡,足不出戶。這其間,高時明甚至生出了到湖廣去的念頭,但很快他就打消了這種想法。
他頭上雖然頂著聖命差事,可是自己沒有一兵一卒,又五銀錢糧草,單身匹馬去嗎?更何況現在南北交通斷絕,大明京師已經失去對南方的控制超過半年時間,他又拿什麼節制地方官?
到了傍晚時分,南京城內已經明顯能感受到秋風蕭瑟之意,徘徊於院子裡心事重重的高時明不禁為之打了個寒顫,這也一如他的心緒一般。他開始懷念當今聖上剛剛即位,除去魏忠賢手握大權的那個時代。雖然皇帝大為限制宦官,可不論哪個太監就算作為中使到地方上,哪一處的地方官不是前呼後擁,上趕著巴結,生怕怠慢了半分,今日可好,書上所說的世態炎涼大體就是如此吧。
正感懷之際,隨侍的小宦官為高時明捧來了這兩日的《公報》以供他打發時間。誰知高時明才翻了幾頁,便愣愣呆住,繼而又一連茅塞頓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