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前往開墾荒地。同時,他計劃加強邊境防禦,以應對其他部族可能的襲擾。
數日後,文成公主也被邀請前來高順軍中議事。她曾在吐蕃王室中享有盛名,如今隨著吐蕃投降,她的影響力依然巨大。高順希望借她之力,進一步穩定吐蕃的局勢。
議事帳內,文成公主穿著素雅,氣質端莊。她向高順微微行禮:“將軍召見,不知有何吩咐?”
高順面露敬意,開門見山:“公主,我此次邀請您前來,是想商議吐蕃的未來。如今吐蕃已歸秦國,我打算任命您為西北地區的安撫使,協助我安定吐蕃民心。”
文成公主神色平靜,卻暗含複雜情緒。她沉吟片刻,才輕聲說道:“將軍厚愛,吐蕃已然臣服於秦國,我願為我的人民盡最後一分力。只是希望秦國在治理吐蕃之時,能夠體恤民情,避免大規模的改制。”
高順點頭:“公主放心,我不會強行改變吐蕃的風俗。吐蕃百姓曾因戰爭受苦,我希望能透過寬政讓他們安居樂業。”
文成公主看著高順,眼中閃過一絲敬佩:“將軍如此深明大義,吐蕃百姓必將擁戴您。我願意協助您,共同安定此地。”
,!
高順點頭:“有公主相助,西北必將穩固如磐。”
在朝中,李憲、瑤光與楊安繼續運籌帷幄;而在西北,高順正逐步鞏固新領土的統治,一個更加穩固的大秦王朝正徐徐展開。
就在文成公主與高順達成協議之後,吐蕃表面上已歸順秦國,然而暗流湧動。文成公主的丈夫,前吐蕃國王松贊干布,心中並未甘願屈服。他深知吐蕃的失敗令王室蒙羞,而他作為國王,不僅失去了王位,更失去了國家的控制權。松贊干布不能容忍這種恥辱,開始秘密組織王室殘餘勢力,策劃一場反叛,以奪回邏些城,恢復吐蕃昔日的榮耀。
松贊干布的餘黨雖已分散,但吐蕃山脈深處仍有許多忠於王室的貴族和勇士,且這些人對秦國的統治心懷不滿。松贊干布利用這些人的不甘與仇恨,暗中召集他們,並承諾若能成功復國,必將重新分封土地,重塑吐蕃的榮光。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松贊干布與心腹將領們聚集在偏遠的山寨內,地圖鋪在他們面前,燭光下的每一個人眼中都燃燒著復仇的怒火。
“王上,”一位年長的將領沉聲道,“我們這些殘部勢單力薄,如何能夠與秦軍抗衡?如今他們已佔領邏些,軍隊訓練有素,我們難以正面對敵。”
松贊干布面色冷峻,目光如鷹般銳利:“正面對抗,我們自然無法勝過秦國的大軍。但高順手下的兵力雖強,駐守的軍隊卻有限。他們若要長久駐守西北,必須分散力量,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另一名年輕的將領點頭附和:“高順此人固然勇猛,但他最大的弱點是對吐蕃風土人情不夠了解。我等熟悉這片山川河谷,可利用地形進行突襲,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松贊干布冷笑一聲:“對,我們將採用游擊戰術,襲擾他們的糧道與交通線,迫使他們疲於奔命。等到高順難以應對之時,我軍便可趁機奪回邏些。”
將領們紛紛點頭贊同,計劃逐漸成形。松贊干布看著地圖,目光堅定:“從今天開始,我們必須迅速集結一支精銳力量,第一步,就是要確保我們對這片土地的控制權。”
然而,高順的軍中並非全無準備。自從平定吐蕃後,他一直保持警惕,未曾掉以輕心。高順深知,吐蕃雖降,但松贊干布心懷不甘是可以預見的。他早已部署探子密切監視吐蕃王室的殘餘勢力,任何異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線。
就在松贊干布的計劃逐步展開之時,急報傳入高順的軍營。一名斥候滿身風雪,飛奔進了軍帳,單膝跪地:“將軍,吐蕃王松贊干布集結殘餘部隊,意圖奪回邏些,叛亂已然發動!”